东北网10月20日讯(记者 孙晓锐 那鹏翔)10月18日上午,作为北方的老工业城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机关、县区、企业、校园、军营、社区……各界党员干部群众纷纷围坐在一起,收看开幕会直播,共同见证党的十九大开幕盛况这一历史时刻。
每个集中收看现场都秩序井然,座无虚席,聚焦同一个画面;机关干部、一线工人、社区居民、普通农民、部队官兵……每个人都聚精会神,边听边记,聆听同一个声音。
“报告统揽全局、高屋建瓴、系统全面、内容深刻。”
“报告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的纲领性文件,高瞻远瞩、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是指引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
“我们相信,十九大描绘的蓝图会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热议中,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了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决心和信心。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齐齐哈尔紧跟中央步伐,在省委的领导下,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正在走出一条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在经济发展上,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过去装备制造业一业独大,变成了多产业竞相发展,新型产业体系正逐步成型。2016年食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5%,年均增长11.2%;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2012年37%提高到2016年46.2%。
近几年,齐齐哈尔市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黑龙江的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他们立足于现实基础和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有市场总需求增长空间和有供给侧竞争优势的领域,谋划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以“284”工程为目标,全面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划,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
〖“284”工程,就是在未来4到5年内,打造装备制造和食品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装备制造整机、基础零部件、金属新材料、食品加工、现代畜牧、旅游、养老、节能环保等8个百亿以上产业,打造日用工艺陶瓷、马铃薯、现代中药、冰雪体育运动4个十亿以上产业,实现12个重点产业总产值比2016年翻一番。〗
上半年,齐齐哈尔市围绕有市场总需求增长空间和有供给侧竞争优势的领域,谋划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其中12个重点产业贡献率达到40.6%。全市12个重点产业推进产业项目343个,完成投资89.18亿元,对全市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明显。食品加工产业实施重点项目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63.2%、304.8%,实现“井喷式”增长。
经过不懈努力,全市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初步构建起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谋划产业延伸和配套,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粮食加工业链条更加丰富完备,畜牧业链条在延伸扩大,装备制造业配套发展步伐在加快,“新字号”产业链条式发展思路清晰且初步见效。今年以来,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速度质量得到提升,产业项目建设呈现出大项目增多、改造升级项目增多、高质量高效益型项目增多的特点,实现速度质量“双提升”。
齐齐哈尔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实体经济全面振兴。牢牢抓住重点产业、县区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三项核心任务,在深化、提升、突破上下功夫。
改造升级“老字号”,打造千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强市,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装备制造整机、基础零部件、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打造以中国一重为核心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集群、以中车齐车为核心的现代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群、以齐重数控、齐二机床和机器人专机的装备制造集群三大集群,积极培育以北满特钢、紫金铜业等为核心的金属新材料,以龙华汽车为核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一拖、全联重型为核心的大马力农机装备,以景宏石油为核心的智能石油成套装备四个产业板块,大力培育精密机床制造和精密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技术和产品创新,优化和粗壮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到2020年,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900亿元,力争达到千亿规模。
深度开发“原字号”,打造千亿食品产业集群。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充分利用原材料、原产地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在延伸产业链条上下功夫。到2020年,包括食品加工、现代畜牧、马铃薯在内的食品产业产值将达到1500亿元。
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旅游、冰雪体育运动、节能环保、养老、现代中药等新兴产业扩张发展。在转型升级、构建新体系的过程中,齐齐哈尔市完善产业的支撑体系,抓政策支撑、人才支撑、科技支撑、金融支撑和抓项目配套,从单纯抓项目向成体系抓产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