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6日讯(马明超 记者 陈显春) “党的十九大提出,用‘根本性问题’、‘重中之重’、‘优先发展’三个关键词,把‘三农’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政治高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体现了鲜明的需求导向和问题意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内涵,作为工作在‘三农’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深受鼓舞和振奋。”15日,省国土资源厅驻海伦市长华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孙恒说。

扶贫产业为村民带来收益。
孙恒办公室的黑板上,记录了近期工作队打算做的100多件事。工作队把长华村当家,把脱贫攻坚当事业,村里基础设施完善了,扶贫产业形成了,村风屯风正了,长华村正在实现华丽的转变。在扶贫攻坚一线,如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驻村5个月的孙恒谈了自己的看法。

孙恒在黑板记录了他近期要做的100件事。
他说,要上项目,培育形成可持续增收的产业。产业兴旺,打赢脱贫攻坚战则如汤沃雪。扶贫产业必须有生命力,才能够保证工作队离开后,农民自己能够运转良好。按照这个思路,工作队以打造龙头企业+基地的产业合作模式开展工作。工作队与黑龙江壹丰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今年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价1角钱价格,收购长华村全部8000亩大豆,全村360户常住户户均增收700元左右。明年,壹丰公司将长华村挂牌作为基地,统一品种,改良种植方法,订单收购全村大豆(杂粮)进行深加工,长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依托村里的坤诺水稻种植合作社,引导农民由卖水稻向卖大米的转变。建设了大米包装车间,建立了电商平台,拓展富硒大米销售渠道,同时投入资金将62户贫困户捆绑入社,享受股份分红。半个月已经销售大米50吨,盈利11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800元左右。

正在生产的米厂,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搞活了。
工作队驻村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80万元,实施完成了中心村路边沟硬化u型槽建设;投资45万元,建设了145盏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7个自然屯;投资40万元,在中心屯道路两侧统一了安装栅栏,对村道路两侧柴草垛进行了集中清理。安装了村门,提高了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明年,工作队将在春季进行植树栽花,继续美化村屯环境;兴建垃圾箱和垃圾处理场所,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安装村屯监控和田间动态监测系统,保障村内和谐安全。
孙恒说,脱贫攻坚是新时期我党中心工作。作为一名身在扶贫前线的第一书记,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书记理应走在前列,理应有所作为。有信心、有决心履行好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职责,带领省国土资源厅驻村工作队扎根长华,不懈奋斗,为脱贫攻坚工作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