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北京3月13日讯(记者 孙晓锐 庄园)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完善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赵雨森建议,在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依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农业,在保证农业安全的前提下,应该更加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食品安全以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最大化。

赵雨森认为,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存在诸多困难:第一,农业产业结构不尽科学合理,主要是以粮食为主,并且以大宗粮产品为主,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特色和生态农业发展滞后,地区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制约了农业产业的良性运转。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农业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大多处于一般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属于欠发达,所以作为需要政府大量投入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需要政府资金投入。第三,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农业劳动力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不高,尤其是欠发达的边远地区更加滞后,同时加上高素质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低素质的劳动力直接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使得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难以得到发展。第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由于当前政府主导的科技网络应用效果不理想,而由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主导的农业科技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影响了农业生产者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进一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第五,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滞后。由于粮食主产区省份大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处于较为工业化早期阶段,广大民众的目标仍过度关注生存方面而不是生活方面,使得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难以得到普及,直接导致生物、节能技术的应用缺乏市场前景,进一步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完善。
赵雨森建议,要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加强核心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耕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后续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这需要政府在财政和税收方面予以支持,建立政策扶持体系,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