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于世军:在营造"软环境"上"打硬仗" 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2018-05-11 09:57:27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亚东 那鹏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5月11日讯 (记者 赵亚东 那鹏翔 编辑 王艳 )就在不久前,黑龙江省集贤县委书记于世军与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及基层科所队长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在这次座谈中,他提出要找准“病根”,开出作风整顿和优化营商环境“药方子”,积极解决遵守政治规矩不严肃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不高速度不快、思想工作作风不实不细、联系服务群众不紧不密等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集贤县委书记于世军(中)深入基层单位调研。

  2016年末召开的集贤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坚定实施‘五个功能区’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的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从定位上就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出发点。而这次的交流座谈会,于世军进一步充分深刻剖析了集贤干部思想和行动中的集中问题——思维旧、观念陈、意识薄,存在“蒙、唬、骗、吹、推、拖、躲”的“七大毒瘤”作风问题,言语间直言不讳、掏心见胆、触及灵魂,为作风建设“排毒治病”。

  有病开方,常抓不懈,治病救人,造福一方百姓。集贤县在营造“软环境”上“打硬仗”,可谓是下大力气,出了重拳。

  加强认识,不做发展的绊脚石

  集贤县委要求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是推动集贤深化改革、实现全面振兴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干部在关于作风建设,改善营商环境这一问题上要加强认识,不做发展的绊脚石,不拖改革的后腿。

  全面开展作风建设是形势所趋。关于转变作风、提升能力,于世军曾多次强调:“我们没有条件把更多的人才吸引到集贤,但我们有责任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加优秀”。他在中心组理论学习上曾有过这样的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中央抓作风建设,亮利剑,出真招,持续加压。一段时期以来,集贤县通过正风肃纪行动,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但仍然存在观念淡薄、纪律松弛、不担当、不负责等突出问题。因此,全县要认真对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作风建设的有关要求,清醒认识到我们在作风上依然存在的问题,按照省党代会提出的树立“五个好作风”整治“三个坏把式”的目标,持续整改,务求实效”。

集贤县委书记于世军为前进社区工委揭牌。

  另一个方面,县委还要求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全面推进作风建设是发展所需。

  在采访中,于世军提到,他在刚到集贤工作时的第一次全县干部大会上就提出,领导干部要做到“五知”,就是“知恩图报、知责有为、知己不短、知难而进、知足常乐”。其中,知责有为就是针对时下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提出的。他为记者分析了集贤的客观形势:目前集贤正处于打基础、谋发展、求突破的攻坚时期,也是育产业、建强县、富百姓的关键时期,在紧紧围绕坚定实施“五个功能区”发展战略这个主题过程中,全县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抢抓发展机遇,切实转变以往被动干事的局面,增强主观能动性,凝聚发展合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者,留住更多本土开发者,培育更多创新创业者是当务之急,也是重要课题,这个题做不好,就可能影响集贤的全面发展,形势紧迫,必须做好,做到位。

  第三个方面,县委反复强调,全面落实作风建设更是责任所在,各级党组织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党组织书记肩负着“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于世军在接受采访时,有这样一个分析,非常准确,切中要害,“一个班子行不行,全看‘班长’强不强。‘班长’一门心思谋发展,下属肯定要把发展的点子想;‘班长’撸起袖子加油干,下属肯定是5+2、白加黑的把事干。”

  基于此,集贤县委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必须做从严治党的表率,做团结协作的表率,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才能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的全面转变开好头、起好步。

  “三改”措施,解决三大痛点

  谈及干部队伍中的作风问题,于世军总结:“事实上,工作队伍中存在着庸气、惰气、散气、畏气、浮气、奢气等不良习气,这些问题,最终形成了沉疴,成为当前工作中的“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群众痛点”。

  说来说去还是人的问题,是病就得治,老百姓看着呢,干部的作风不改,发展就是妄谈。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干部必须做到“四改”,对症下药,很新鲜,也很解决问题。

  改“散”为“齐”。“凝聚正气,聚沙成塔,作风问题首先是干部思想上的问题”。于世军告诉记者,一些干部在思想上对党、对组织缺少认同,对权力缺少清醒认识,对改造主观世界缺少主动,“四种意识”不强,落实上级要求不力。他在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上对全县党员干部提出,要准确认知“人和组织谁欠谁的关系、没少干和没干好的关系、成长重要和提拔重要的关系、做好人和做好官的关系、外部条件和个人努力的关系、个人认知和公众认知的关系、追求幸福和贪婪奢侈的关系”这“七种关系”,正确对待组织选择。让集贤干部深受教育,自觉自省。集贤县委对干部提出的要求和必须做到的是:坚决反对和纠正那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自由主义严重等行为和现象的发生,确保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集贤得到有效实施,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落实。

  改“虚”为“实”。权力欲强,但是服务意识没有,没啥能力还摆官架子。这个问题在集贤的个别干部中存在。集贤县委办主任崔有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里要求干部们别整没用的,学点本领,干点实事。他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实例:一个干部不研究工作业务,只研究人际关系,把个人的成长寄托在关系学上,严重缺乏对工作的责任感,用面子工程粉饰工作政绩。于书记发现后,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下了最后“通牒”,不改作风,就换工作,吓得这名干部赶紧写检查,反思自己。

  于世军告诉记者,基层工作者,为老百姓服务不能整“虚头巴脑”的事,要“捞干的”,“做实的”,这样百姓才能信服。

  集贤县着力带领全县干部改掉这种重虚招不务实的作风,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已经树立新导向、有了新作风,干部们开始出真招、用真劲、办实事,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集贤各项事业的发展。

  改“慢”为“快”。在集贤采访,一个机关干部给记者“坦白”了这样一个事:县委书记于世军批给某部门一个急件,要求从快处理百姓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部门在给县委办的回复竟然写:此事没那么严重,还没到解决的时候。

  这件事,让于世军很恼火。集贤的干部慢腾腾的作风,不负责任都到这个程度了?老百姓的事情哪有不着急?哪有不重要?

  于世军在大会上点名批评了这个部门。

  集贤县,在改慢为快这件事上,是绝不迁就的。本着“新官也要理旧账”的原则,文广大厦、体育馆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停滞工程,在县委大力推动下复工建设,近期即将完工对外开放;群众翘首企盼的中心广场得到全面改造升级。以“功成不必在我”“宁可暂缓其他非紧急工程建设,也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先后筹措近4亿元资金,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等信访积压问题120余件。创新上先人一步,在谋划发展上优人一招,在体制创新上高人一筹,在解决问题上快人一拍。这成为集贤干部执行工作的新标准。

  于世军告诉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正在处理”常被个别干部当作“缓兵之计”,认为“正在处理”迟迟不出结果,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事拖“没”了,是最好的结果,实际却伤了百姓的心。转变作风就必须改掉这种拖沓、懒散的陋习,切实做到群众来办业务时,不再是“熟人办事好说话”,而是无论是谁,只要合理合法,马上就办、立等可取,做到这样我们的作风也就真正转变了。”

  风似无形,其实有根可寻。事实上,工作队伍中存在的是当前推进发展中需要解决好的改革难点、社会焦点、群众痛点这几个大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多年来作风不好,营商环境差所积累出来的,多点出发,对症下药,改了作风,痛点自然也就消除了。这是记者在集贤采访最深的感受。

  做到“四个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集贤县2017年推出了提升社区综合功能改革、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机制改革等9项改革,动员全县上下用改革的手段来破题开路,通过改革释放活力、提升效率、提高效益。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谈及改革,于世军显得凝重。他告诉记者,集贤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和成效,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生机活力,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切实增强推进改革的紧迫感。于世军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在这几年里,无论是中央,还是省、市,对改革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推进节奏之快,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从大环境看,到目前为止,中央、和省分别召开了35次和18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特别是省委书记张庆伟到黑龙江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议就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可见省委已经把深化改革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双鸭山市委书记宋宏伟也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多次亲自协调改革重点任务。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集贤在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等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建筑市场存在的乱象,集贤县在下重拳予以整治的基础上,从2016年初开始规范项目招投标工作。实施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对代理机构进行招投标,从源头上杜绝了虚假招投标现象的发生。在城市规划上,深刻吸取“断头路”等“遗憾工程”带来的警示和教训,本着“对历史负责、对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明确要求开发企业必须做到“5+2”,即依法全部取得土地使用证、规划用地许可证、规划工程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预销售许可证,并足额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按要求签订配件社区办公用房合同,项目方可开工建设,集中精力解决“开发商规政府划”和“开发商建楼盘政府收拾乱摊子”的问题。

  ——必须承担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担当。作为县委书记,于世军也对自己的角色和使命有深入的思考。他告诉记者,将认真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发挥好“火车头”的作用,做到重要改革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改革方案亲自把关、改革关键环节亲自协调、改革落实情况亲自督察。要做到“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敢闯敢试,勇于担当起以改革促发展的历史重任。

  在集贤县各级干部中,思想上冲破传统障碍,结合本战线本领域的实际情况研究改革;在行动上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把改革既定任务落到实处,这些关键节点正在“疏堵治漏”,干部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

  ——必须主动对接中央省市改革任务。在推进集贤县全面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中央的指示就是行动的指南,省市委的要求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旗帜鲜明讲政治,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委的改革部署,对于能够承接的,必须对接好、研究好、安排好、推进好。认真分析本地情况,充分将县情、本战线概况摸清弄透,做到有的放矢。于世军告诉记者,集贤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适合发展“三色旅游”。拿七星峰来说,就要围绕七星峰国家森林公园、红色抗联基地和冬季冰雪旅游开展,这“一红一绿一白”三张牌如何打,合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从而形成多方参与、多元投入、多项融合的开发管理机制。在其他方面,要把行政审批中心建设、文广大厦和体育馆改造,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抓紧谋划,加快推进。

  ——必须明确深化改革主攻方向。于世军告诉记者,集贤今年要做到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抓改革、围绕提高工作效率抓改革、围绕事业发展抓改革,这“三个围绕”是为实现县委确定的“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排除阻碍,提供保障。集贤县于2016年开展了社区综合功能改革,于世军明确提出:“重视社区就是重视民生,投入社区就是投入民生”,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减少社区办这一中间管理层级,把13个社区整合为7个社区;新增3000余平方米社区用房,平均每个社区用房面积超过500平方米;配建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各功能室,理顺了110项服务职能。群众对提升社区整体服务功能的迫切愿望得以实现。全县各级单位还着眼于提升抓班子带队伍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管好分管战线工作,谋划改革任务,与此同时还紧盯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进行改革,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的实际需求。

  于世军表示,虽然集贤县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有了极大转变,但依然有一些“四风”问题穿上了“隐身衣”、躲进了“青纱帐”、玩起了“障眼法”、打起了“游击战”。集贤县委站在全面振兴发展的大局上,瞄准“靶心”,直击作风“关键点”;站在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祉的视角上,寻找病根,对准“标尺”,画好行动“参照线”。以忠诚于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决心、扭住不放的韧劲,按照“扑下身子、迈开步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的要求,切实将整顿机关作风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重头戏”,力求在营造“软环境”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王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