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坚守在高山之巅 记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八○四台
2018-05-15 11:12:43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5月15日讯 暖阳照耀着小锅盔山上的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八○四台,虽然牡丹江各地的达子香早已遍地盛开,但这里寒冷的天气让美丽的山花整整晚开了20余天。

  在海拔1184米的高山之巅,冬季气温最低达零下四十多摄氏度,距离最近的居民点开车也得40余分钟……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八○四台42名干部职工战严寒、斗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高山一线,紧紧围绕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这个中心,狠抓管理与服务,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播出质量,确保党中央的声音达到千家万户,他们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时代赞歌。

  扎根高山一线做奉献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八○四台1971年4月组建,1975年5月1日正式开播。它位于海林市三道镇与林口县莲花乡交界处海拔1184米的小锅盔山上,距离牡丹江市区175公里,是牡丹江市各县(市)广播电视信号的发生地,主要负责牡丹江地区和松花江东部地区边远山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任务,转播中国之声等19套广播电视节目,服务65个乡镇、72个行政村、5个林业局、30多个林场及铁路沿线150万用户。

  王晓明12岁就跟随父亲来到八○四台,他在这里工作了整整35年。他对记者说,这里属于完达山系中的高寒地带,天气、路况等条件十分恶劣,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四十多摄氏度,距离最近的奋斗林场开车也需要40分钟。由于冬天经常大雪封山,我们来回走,车上都备着沙子、铁锹,冒雪推车是常事儿。有时没菜了,运不上来,我们只能整天吃咸菜。

  2012年11月11日至15日,八○四台所在的锅盔山遭遇了连续强降雪,暴雪深度达800毫米,道路被雪封。11月14日22时,因积雪压断高压杆,造成外电供电短时间中断,十八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极端恶劣天气,八○四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体职工顶着严寒,踩着积雪,用七天七夜冰雪中的坚守,将党的声音传递给迫切收听收看的观众和听众,圆满完成党的十八大期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任务。

  2014年1月18日,山上突然停电,经过与三道供电所联系,确定为雪灾造成半山腰324至327高压10KV油炸杆倒杆事故,因道路积雪严重,电力维修车辆无法到达现场维修。八○四台立即派出机务人员,冒着零下三十五摄氏度严寒,携带相关工具和材料连续工作近6个小时,终于恢复了供电,保证了春节期间重要广播时段安全播出。

  据八○四台台长王爱华介绍,山上值班人员5人一组,每次工作10天。2015年冬天特别冷,由于水井位于半山腰,线路较长,水管被冻裂8次,职工们喝雪水、戴棉帽子睡觉,依然坚守在山顶一线,体现了八○四台全体职工“扎根高山做奉献,苦了我一个,换来万家欢”的精神。

  围绕中心工作创辉煌

  高山上工作,需要毅力,更需要激情、创新。2015年夏天,八○四台技术人员奋战两个月,配合省微波总站调试完成了上接依兰,下传鸡西-密山-虎林、牡丹江、穆棱-东宁-绥芬河等方向的干线网,为全省无线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开通了信号源。

  小锅盔山每年5月至9月直击雷、感应雷、滚雷频繁发生,八○四台每年因雷灾造成卫星接收设备、发射机系统、电源系统等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万元。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2016年,他们对发射塔、机房、10KV供电线路末端的200米架空裸露线路接地网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施工,使用新型降阻剂和接地降阻模块,增设工频防雷接地网面积225平方米,对机房供电设施、发射机系统、微波系统采用三级浪涌避雷保护措施,有效防范雷电危害,杜绝重大停播事故发生,每年为单位节省资金数万元以上,为全台广播电视优质安全播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他们还抓住国家对高山艰苦台站基础设施改造的有利时机,克服海拔高、交通不便、施工期短等困难,历经三年时间,总投资360余万元,对机房、宿舍、防雷接地网、高压线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彻底改造,让漏风漏雨、设备老化的八○四台华丽转身。

  几十年来,全台职工始终把服务大局、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优质播出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对电视、调频广播发射机坚持周检、月检、季检、年检制度,做到组织到位、管理到位、维修到位、备件到位。由于措施得力,八○四台没出现过停播事故,发射机每百小时台内停播率<1%秒,台外停播率<15%秒,圆满完成了广播电视转播任务。

  坚守在高山之巅的八○四台,曾荣获2012年度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广电系统“十八大”安全播出先进集体、牡丹江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牡丹江市五一劳动奖等殊荣,并连续5年被省、市评为先进转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