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7日讯(记者 杨帆)记者从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自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一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全省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专项工作方案》《集中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专项工作任务分解》的安排部署,直面服务大厅、办事窗口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即查即改、标本兼治,集中攻坚、定向突破,集中整治专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查自改全省查摆问题近2000个
通过自查,各地各部门共查摆出具体问题1909个,已完成整改1802个,列入长期整改107个。整改期间,各地各部门优化办事流程8949个,优化办事指南11883个,取消无谓证明1516个,建立、完善窗口服务管理制度546个。
实体政务大厅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全省省直部门办事大厅和市县两级政府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共计118个,其中,省直部门办事大厅18个,市级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13个,县级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87个。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七台河等市已经实现市、县两级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全覆盖。
延时办公“互联网+ ” 拓展便民服务措施
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邮寄业务进大厅,通过快递多跑路实现群众少跑腿。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100家市、县级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实现邮寄业务全覆盖,市级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邮政(快递)网点进驻率由76.9%提升至100%、县级由32.6%提升至73%。推行“5+1”延时服务模式。对与民生密切相关、流程简单可即时办结、群众需求急迫的办理事项,实行“5+1”工作模式,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截至目前,全省市、县级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全部实行延时服务制度,覆盖率达到100%。佳木斯市行政服务中心56个窗口为群众提供49项延时服务事项,年内通过延时服务办理事项达17485项。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网上、电话预约服务,作息时间实行弹性调整,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优化窗口布局“一窗通办”便民
各地各部门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以投资项目、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社会事务等领域高频事项为重点,稳步推进“一窗”分类受理;对办理频率较低或者办件量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探索以综合窗口方式进驻,实现“一窗通办”。齐齐哈尔市推行“一窗式”政务服务新模式,实行无差别受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实现部门业务协同。哈尔滨市以跨部门整合为核心,分类设置综合主题类、专项主题类、集约整合类综合服务窗口,形成“统一收件、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送达、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佳木斯市设立公安、人社、税务、公积金、不动产交易、便民服务等6个特色专区,实现“一窗通办”。
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市、县(区)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综合窗口数量由936个增加至1468个,新增532个;综合窗口可办事项由7071项增加至15706项,新增8635项;进驻事项综合窗口可办率由36.6%增加至58%,其中,58个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进驻事项综合窗口可办率达到50%以上。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驻
2018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事项向网上办理集中;力争做到事项进驻到位、授权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哈尔滨市以“市民大厦”启用为契机,入驻委办局46个,进驻审批服务事项1097项,其中市级行政许可事项进驻率达到100%。2018年11月13日,桦南县行政审批局正式挂牌运行,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市、县(区)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进驻部门数量由1826个增加至2081个,新增255个;进驻事项数量由19303项增加至27102项,新增7799项;事项平均进驻率看由44.2%增加至60%,其中,事项进驻率达到70%以上的47个。
健全窗口服务机制
各地各部门普遍建立“一把手走流程”常态化机制,通过定期“走流程、坐窗口”及时发现并解决服务流程不通畅、不规范等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8年10月底,各市(地)开展“一把手走流程”18409人次,建立“一把手走流程”工作制度2859个;通过“一把手走流程”发现问题7149个,解决问题6731个。各地各部门通过在办事大厅(窗口)设置投诉举报箱、投诉监督岗和服务满意度即时评价系统、在网上大厅开设“投诉举报直通车”等方式,提升现场投诉问题解决能力。汤原县出台《汤原县政务服务管理规范(暂行)》,对应进驻事项拒不进驻、办事窗口未充分授权、未按要求选派窗口工作人员等九方面问责内容进行了明确,收到了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