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问政问计问需之政协委员谈】保护黑土地 端牢“中国饭碗”
2019-01-14 11:19: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英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月14日讯(记者 孙英鑫) 我省是农业大省,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如何保护好、管理好和利用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月13日下午,东北网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专访了部分省政协委员,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好建议。

  多年的重用轻养已经让黑土地的承载能力亮起了红灯。黑土地变薄、变黄,加强保护刻不容缓。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4组(农业)小组会议现场。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省政协委员、望奎县礼博士粗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礼广辉建议,政府应出台政策,推广减肥增效方案,秸秆还田保护耕地,杜绝水土流失;杜绝化学污染,以生物防治为主,减肥减药,推广生态农业,通过做好土、肥、水、种、收等环节,促使田园养生产业链条的延续;土壤保护应以合作社为基础,多个基点连成一个面,将多个面连成一体;把出台秸秆禁烧、离田利用的方案和鼓励政策落实到底。

  “近年来由于土地过度耕作经营,以及单一大量使用化肥,追求短期效益,造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下降、土层板结?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与地力提升势在必行,保护耕地与提升地力主要措施之一是秸秆还田,”省政协委员、通河县富林乡五合水稻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李久明说,秸秆通过还田,使土壤有机质稳步提高,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增加土壤保肥供肥的能力,减少化肥使用量,以达到保护耕地与提升地力的目的?实施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通过粮豆轮作套作、固氮肥田、恢复发展绿肥,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持续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

省政协委员礼广辉接受东北网专访。东北网记者 陈显春 摄

  2017年,绥化市海伦市被确定为黑土地保护整建制推进试点县。该市前进镇双泉村万亩有机杂粮基地原来是低洼易涝的中低产田,在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指导下,他们利用当地秸秆、牛羊粪便等资源,同时积极清理河淤沟淤作为基质,按照一定比例堆沤有机肥,抛洒还田,土壤肥力显著提升,其中,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30cm以上。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提升了农产品品质,目前,海伦市绿色、有机认证产品达到30个。

  省政协委员、黑龙江国惠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迟本毅说,黑土地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农耕土地资源,耕地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省应未雨绸缪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他建议:创新耕地保护模式。结合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减少库存,按照我省制定的《全省2018年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实施方案》加快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工作。坚持用地与养地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工程与农艺结合,实现稳固粮食产能和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加强农家肥的开发与利用。深入开展废弃农作物、畜禽粪污等废弃物综合利用试点,研究设立财政补贴专项资金。通过立法,鼓励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按照“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要求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

  黑土地保护事关长远发展,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省政协委员、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穆娟微说,黑土地保护要从休耕、秸秆还田、减肥减药和治理水土流失等处着手,农业科技工作者应积极参与,为保护黑土地献计献策。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发力——东北网2019黑龙江两会融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