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省法院  >  法院动态
搜 索
今天我当班 | 明明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却偏偏当起了法官....
2019-03-05 17:05:10 来源:黑龙江法院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雪乡和镜泊湖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成了边陲网红,东北那句老话“不出正月都是年”配上这三月的暖阳,映得整个城市一片祥和。

  “比这些都出名的是我们这里有一名会'催眠术'的刑事法官。”牡丹江市东安区人民法院院长周涛这样向记者评价这位法官。

   邻家大姐让司法有热度

  2月27日早上8时20分,《法制日报》记者随黑龙江高院组织的“今天我当班”采访组来到牡丹江市东安区人民法院,在庭长办公室见到王洋时她正在与人微信视频通话。

  “小磊你到湖州了吧,今天去单位报到了吗,你是不是染头发了,尽量不要染太过奇特的颜色,心思要多放在工作上……有什么事情及时跟姐联系。”

  王洋与被告人小磊视频通话

  要不是话尾跟对方称自己是姐姐,记者真误以为视频通话的是王洋自家的儿子。经过一番了解得知,微信视频通话的人叫小磊,2018年因故意伤害被王洋法官判处了有期徒刑7个月。

  王洋说,小磊今年刚满24岁,6年前离开家乡牡丹江去了外地一大型民营工厂上班,2018年春节回牡丹江过年,同学聚会期间因为班里一名女同学受了欺负便与他人发生冲突,造成对方轻伤。

  一般对于有工作单位的刑事犯罪人员,判决只需要邮寄送达到工作单位即可,但王洋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专门向领导请示后带着判决书亲自跑了一趟。王洋面对面与小磊单位领导介绍了案情,指出这是一起偶发犯罪,小磊有深刻的悔罪表现和改正错误的决心,希望单位在他刑满释放后能够继续让其回来工作。单位领导了解了情况后欣然接受。

  一大早的微信视频通话就是王洋对刚返回工作地的小磊进行跟踪回访。

   铁面法官让司法有力度

  8时30分一上班,作为刑庭庭长的王洋向她的助理明海交代一天的主要工作,并对上午开庭的轻刑快审三起案件进行布置,话毕大家都分头忙了起来。

  王洋开庭审理案件

  9时许,身着法袍、手持法槌的王洋与上班前那个微信视频里的大姐姐形象判若两人。一起危险驾驶、两起盗窃犯罪的嫌疑人一同被法警带上法庭,大约半小时,王洋分别对三人进行了审理和宣判。

  不同的是宣判后王洋增加了一个法庭教育环节,“李某某你知不知道危险驾驶对社会的危害性有多大……牛某的盗窃犯罪会让你的家人对你多么伤心,要修补好给家人带来的伤害,刑满后一定要加倍做个好人你明白吗。”

   心理咨询师让司法有温度

  周涛告诉记者,王洋始终杜绝“只审不管,一判了之”的做法,突破条条框框,将诤友之心、良师之情、慈母之爱从庭上延伸到庭下,从案中延伸到案后。

  王洋法官为前来做心理辅导的父子做测试

  下午2时许,一位中年男人带着自己的儿子小冉来到法院,在心理咨询室里王洋法官为他们做了一个小时的沙盘心理测试以及心理辅导。“你觉得自己父亲可以用哪个模型代表,母亲能用哪个模型代表,挑选出来放到沙盘里……”记者发现,不穿法袍的王洋仿佛又变回了早上那个知心姐姐。

  王洋告诉记者,小冉刚满16周岁,于今年1月在路边盗取了一辆送外卖的电瓶车,并将里面的餐食吃掉,经鉴定作价1700元。小冉这个孩子的挽救价值特别大,虽然父母间偶有矛盾争吵,但并非不可调和。王洋最终对其判处了缓刑,并决定对其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的辅导。

  据了解,自1999年东安区成立全牡丹江市四个主城区内唯一的未成年犯罪审判庭起,王洋就兼任庭长,至今已有20年。在她看来,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必做到“三看”,即:透过行为看心理;了解过去看本质;根据现场环境和生活环境看原因,较好摸清了被告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人施罚。

  为了能更好的担任起未成年犯的挽救工作,2009年,王洋自费参加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并于2010年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资质。

  九年来,王洋做了数百起心理干预,让她真正感受到沟通是对被告人最好的关爱。她通过SAS量表来考量被告人的焦虑程度,她通过沙盘游戏来挖掘被告人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她通过“催眠技术”来疗愈被告人的心理疾病。正是坚持从“心”抓起,对被告人“把心脉、破心障、塑心性”,王洋帮助一个个失足的未成年人走出了人生的阴影。

责任编辑:郭丽颖

【东北网专栏】黑龙江省法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