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现场版|王金会: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提供坚强支撑
2019-03-08 07:09:00 来源: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作者:郭俊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3月7日讯 7日上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黑龙江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王金会代表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时提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建三江万亩大地号稻浪滚滚”,背景书柜上摆放着总书记与七星农场工人们亲切交谈的照片。足见总书记对黑龙江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请问黑龙江省将如何更好担负起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作用?

  王金会代表。

  王金会代表:我很高兴回答这位记者同志提出的“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题目。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可能去过黑龙江,也品尝过黑龙江优质的农产品,非常感谢大家对黑龙江优质农产品的认可、关心和支持。

  《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黑龙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一块“压舱石”。2018年总书记在考察黑龙江时,来到10万转业官兵开垦的北大荒典型代表——建三江万亩大地号展示厅端起装满优质大米的饭碗时,深情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殷切嘱托。近年来,我们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这一嘱托,认真履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始终把粮食生产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去年粮食总产迈上1500亿斤台阶,位居全国第一,产量占全国的1/9,商品量占1/8,调出量占1/3。换句话说,中国人吃的9碗饭中就有黑龙江的1碗饭。

  为进一步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第一,要在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上发力,让“中国饭碗”更有份量。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

  一是向农业科技要产能。实施藏粮于技战略,通过优良品种的创新、先进技术的推广、科技园区的示范、先进适用机械的应用以及智能化措施的普及,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让农业真正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是向基础建设要产能。坚持藏粮于地,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水利配套工程建设,提高农机化质量水平,提高耕地产出能力、防灾减灾能力。今年要新建高标准农田800万亩,总面积要达到8000万亩。

  三是向生态保护要产能。坚持利用与保护并重,推行绿色发展方式,进一步保护好黑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三减”面积要达到4000万亩,休耕轮作面积要达到1300万亩。

  四是向规模经营要产能。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速土地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今年全省200亩以上的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要达到60%以上。

  《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第二,要在提高粮食供给质量上发力,让“中国饭碗”更有品质。既要当好数量上的“压舱石”,更要当好“质量”上的压舱石,主打寒地黑土、绿色有机品牌,让全国人民吃上龙江优质粮。

  一方面调优种植结构。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在此基础上扩大大豆种植,增加杂粮杂豆面积。

  另一方面调优品质结构。调减非优势区玉米,调减低温冷凉井灌稻,发展专品种生产,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建设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要发展到8000多万亩。

  第三,要在发展粮食经济上发力,让“中国饭碗”更有效益。牢固树立大粮食安全观,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一是推进过腹转化,发展畜牧养殖业,推动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二是推进加工转化,积极招商引资,建设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把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第一支柱产业。

  媒体朋友们,我们要牢记嘱托,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提供坚强支撑。也欢迎媒体朋友们到黑龙江去看现代化大农业。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傲

【专题】2019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