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9日讯 教育关乎你我,教育影响未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怎样使教育更加优质普惠,真正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对于教育发展,有话要说——
孙东生委员
让高寒边境地区教师感受温暖
“高寒边境地区学校布局分散,由于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学生向大中城市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村和边境地区的学生逐年减少,班额缩减较严重,师生比远低于国家标准,教师超编和结构性短缺问题日渐凸显。”全国政协常委、副省长孙东生告诉记者,同时教师年龄整体偏大,难以形成合理梯次结构。教师补充困难,“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现象突出。教师落后的待遇保障,也使这项事业发展环境缺乏吸引力。
孙东生委员建议,加大对高寒边境地区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改善高寒边境地区乡村学校办学基本条件、教育资金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条件,加快推进艰苦边境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针对边境地区教师单独设置“国培计划”项目,优先满足边境地区教师培训需求,切实提高边境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将高寒边境地区教师纳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范围,享受同等补助并适当提高标准。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高寒边境地区教师倾斜,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高寒边境地区从教,兴边富边,稳边固边。国家“特岗计划”进一步向高寒边境地区农村教师倾斜,增加“特岗计划”招聘数量。对高寒边境地区可以单列“特岗计划”指标,并允许服务期满正式进入教师队伍的“特岗教师”在县域内调剂,解决县镇学校教师严重短缺问题。
张显友委员
全面推进全国儿童健康教育
当前,除视力低下、龋齿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成为儿童常见疾病。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张显友建议,推进全国儿童健康教育工作,要在教育对象、教育平台、教育政策等问题上下功夫,并在构建“教育格局”上发挥作用。
张显友委员说,面向不同教育对象,宣传儿童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要有针对性地逐步改善当前普遍存在的重医疗、轻预防、轻教育的现象。他建议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儿童健康教育平台。可以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为基本场所,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对卫生设施、营养膳食、体格锻炼、健康检查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政策扶持。发展正规的、有执业资格的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等不同级别的儿童健康教育专业组织机构,推动其向社会化、实体化、法治化方向发展。制定合理的政策,创造社会支持环境和物质支持环境,建立并完善适应社会发展的儿童健康教育促进工作体系。以行为矫正为基础,以合理膳食、心理疏导为关键。如调整学生午餐的营养结构,增加豆豉等营养食品的摄入,发挥日常饮食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推动儿童健康教育服务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提供更加均等化的儿童健康教育公共服务。把儿童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体系,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
庞达委员
打通“互联网+教育”“最后一公里”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庞达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尚未全面普及推广与现行教学大纲相吻合、与统编课本相同步的电化教材,书本教材仍是唯一主体教材。很多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仍然是“一块黑板、几根粉笔”。而且,一些教师也不能熟练运用新的电化教学设备,导致即使有新设备也处于闲置状态。由于尚没有国家统编的电化教材,市场供应网络课件等电化教学产品制作缺乏规范、经营缺乏监管、应用程度偏低等问题,制约着现代化教学的发展。
全面提升“互联网+教育”发展水平迫在眉睫。庞达委员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整合,逐步形成书本教材与电化教材并行的新的教材体系。组织教学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全国优秀教师等名师资源,按照教学大纲编写制作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电化教学课件和视频教学教材,并使之成为普遍应用的基础教材之一。加强教学技能培训和应用,使电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并逐步成为普遍的教学手段。把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高等师范教育毕业生必备的重要基本技能,加强对现职教师的实用技能培训,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应用“互联网+”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设施配备和管理,提高设施利用水平。制定并实施全国统一的教学设备配置标准,拓宽资金渠道,鼓励社会力量采取捐赠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改善教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