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3月13日讯(记者 王春颖 许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这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今年来,全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刘蕾建议,将检察公益诉讼纳入青少年法治教育中,进一步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知法、懂法、守法、热爱公益事业、热心公益保护的新时代小公民。
刘蕾代表提出,一是建议在2019年9月1日教育电视台的“开学第一课”中专题讲授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同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教育部联合部署,组织全国的检察官法治副校长同步向广大中小学生宣讲检察公益诉讼知识。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建立学校、家庭、检察“三位一体”的检校合作长效机制。二是建议教育部将检察公益诉讼知识纳入义务教育教材,具体内容可包括检察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及公益诉讼检察机构、职能介绍,保护公益与侵害公益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检察官以案释法说理等,丰富孩子们的公益知识储备。三是建议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因地制宜将检察系统原有的职务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基地转化为“检察公益诉讼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充分应用智慧检务建设成果,总结推广类似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检察院借助机器人“小鲤”创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方式等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小记者参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新闻调查”“检察公益诉讼模拟法庭”“我给未来的我发一份保护公益的检察建议”“全家一起做公益志愿者”等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生动实用、轻松有趣的新内容新形式,在孩子们稚嫩的内心里播下公益保护的种子。四是建议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共青团中央联合构建检察公益诉讼青年志愿者体系,在全国范围内依托共青团系统现有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载体,组建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公益志愿者队伍,将检察公益诉讼纳入志愿者行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