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伊春
搜 索
奋进伊春:脱贫攻坚在进行
2019-03-28 14:33:26 来源:东北网-伊春日报  作者:贾春华 宋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3月28日讯 实施棚室木耳、光伏发电、甜叶菊种植加工等扶贫产业项目6个;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5748元以上,超出全省的3550元脱贫标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6户、280人全部实现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目标全部完成;三个市级贫困村实现出列……这是南岔区委、区政府在去年脱贫攻坚工作中交出的一份满分答卷。

  脱贫攻坚以来,南岔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市委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标准,集全区之力,汇全民之智,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干部群众夜以继日、风雨兼程、快马加鞭、实干苦干,带领全区人民群众向贫困决战。

  强化干部群众培训教育,激发基层干部脱贫攻坚热情,提高乡镇、村“两委”和干部的大局意识,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南岔区为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精准掌握和运用扶贫政策的能力素质,激发乡镇、村“两委”干部的脱贫攻坚积极性,通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动员推进会议和培训会议等形式,多措并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凝心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百日会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去年,在各村屯的道路硬化上,由于资金问题,区政府只提供了水泥等物资,砂石、人工都需要由村“两委”落实。为此,乡镇、村干部起早贪晚上门入户宣传动员,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使群众在思想上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广大村民在村“两委”干部带领下,义务献工,有车的出车,没车的出力,平整道路基础、清理边沟,都有村民的身影。有的村民,在自家院落与道路施工有冲突时,不讲条件,主动拆除院墙,服从大局。去年,全区农村道路硬化11.04万平方米,使全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激励、舆论推动、智力支持、文化支撑作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筑牢广大贫困户脱贫攻坚的思想根底。

  南岔区组织“扶志气、扶智慧”理论培训宣讲小分队,深入到乡镇、场所、农村,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增强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自觉性。区农业局、科协、农机站等部门组织专家,举办农业和科技培训班10个,培训人次达2000余人。大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为27个村制作了《村规民约》宣传板块,在乡镇、农村、林场所评选出星级文明户100户、五星级文明户9户、十星级文明户1户。还成立了“扶志气、扶智慧文化下乡小分队”,走进两镇一乡,开展扶志扶智文艺下乡演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文化阵地,坚定贫困群众的脱贫信心和决心。充分利用电视台、《南岔发布》、政务网站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实时报道,制作H5美文、美篇106篇,广泛宣传精准脱贫工作中好做法和举措。积极开展对上报道,《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经济报》《伊春日报》《林城晚报》《东北网》等中央省市报刊和网站,先后发稿50多篇(条)。

  精准落实金融扶贫政策,通过切实有效的金融扶贫手段,做到了扶贫“输血”“造血”“保障”的互补结合,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南岔区为164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20万元,建设了600KWp光伏发电、200亩桔梗种植等项目。去年,分配小额扶贫贷款收益32.1万元;按人身保险最高档50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了投保,有效预防了贫困户因病和意外返贫、致贫;为符合农业保险要求的38户贫困户311.54亩土地全面承保,保费个人承担部分由省级财政全额补贴。去年,全区22户贫困户承保的167.04亩大豆、玉米受灾,理赔金额16948.81元。

  精心谋划扶贫产业项目,引导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和参与项目建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近两年来,南岔区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2652.3万元,陆续建设了光伏发电、挂袋黑木耳大棚、桔梗种植、甜叶菊种植加工、沙棘种植、平榛种植六大扶贫产业,扶贫产业项目累计收益132.5万元。产业收益除部分用于偿还贷款、项目管理维护外,按照与贫困户逐户签订的《扶贫产业收益分配协议书》进行了分配,并实施差异化分配,防止“泛福利化”,注重奖励致富先进、脱贫典型,充分体现“付出才有回报”,已向贫困户发放项目收益金66.87万元,贫困人口2018年人均增收2362元。 精确脱贫攻坚攻击靶位,向最难处攻坚,在最需处发力,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