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省法院  >  法院动态
搜 索
法官故事|1993年,我调入法庭工作......
2019-04-10 09:15:10 来源:黑龙江法院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磷矿是位于鸡西市梨树区西南方向的一座大型矿山,那是生我养我的第一故乡。那里留给了我无数的记忆,倾注了我太多的感情。

  特别是在磷矿法庭工作的那段岁月,是我人生旅途中很重要的一个驿站,每每想起那些挥不去、忘不掉的往事,常常让我在唏嘘感叹之余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记忆深处……

  1993年,我从磷矿硅线石浮选车间调入法庭工作。

  当时我们法庭共有3个人,庭长姓费,助审员姓邹。她们都是我的老大姐,我是法庭书记员兼法警。

  法庭的办公用房是矿上用西山坡一栋闲置的家属房改建的,面积不足30平方米,既是办公室,又是调解室,还是审判庭。室内除了3张办公桌、5把椅子、1部电话外,基本没有多余的物件。条件虽然异常简陋,但是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办案。

  当时我们审理的案件都是些离婚、债务、赔偿、劳动报酬等民事案件。

  在办案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案件和当事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既有和风细雨,又有酷暑严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尽量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我们法庭受理的案件,一般都是简易程序的,大多都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因而,我们的办案效率很高,从程序到实体,每个环节、每个节点都能达到规定要求,每年结案率100%,我们三人也年年被院里评为先进干警。

  法庭地处偏远,各方面受条件所限,在立案、文书送达、案件执行上并不一帆风顺。但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与阻力,我们都能满足当事人的合法诉求。

  因妻子与婆婆关系不好,石墨采区职工侯某连续一年多不给付赡养费,公婆决定起诉儿媳。

  可是,两位老人住在山沟,体弱多病,走不了远路,无法到法庭立案。老人所在的委主任将这一情况反馈到法庭后,当天是零上30度的高温天气,费庭长领我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地翻过一座大山,找到侯某的父母家,为其上门立案,让侯某的父母不出家门、不用求人就能打官司。

  费庭长为缓和婆媳关系,多次往返于侯某和其父母家进行调解,反复做疏导说服工作,最终解开了双方的矛盾症结。侯某的妻子按月给付公婆100元钱,帮助干家务活儿。曾经积怨较深,一度成为冤家的婆媳终于流着泪拥抱在一起。

  有一起王某诉胡某离婚案件,胡某在与王某分居时就停薪留职,后来卖掉了磷矿的房子,带着不满3岁的孩子回滴道父母家居住,因此,我们联系不上他,无法送达开庭传票。

  王某找胡某的朋友打听到了住址,我就和王某再去一趟滴道区送达开庭传票。那天,我们顶着漫天清雪和刺骨的冷风,几经周折找到胡某,成功送达了开庭传票。

  在法庭工作的几年中,办公条件未能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法庭搬到矿文化宫那一年,一度停止供暖。严冬季节,法庭所有的窗户都结满了厚厚的霜花,诺大的空间处处弥漫着冰冷的寒气。

  我们手脚冻得受不了时,就起来跺跺脚,用嘴呼出的热气暖暖手,有时戴上棉手套记笔录。有一次,我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时,因调解时间过长,钢笔冻得不下墨水,只能用打火机边烤边记笔录。

  整整一上午,我忍着饥渴挨着冻,总算将该案审理终结。

  当看见这对夫妻重归于好,幼小的孩子又得到了久违的母爱时,我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为自己又挽救了一个濒危破裂的家庭倍感欣慰。

  我十分珍爱在磷矿法庭4年的工作,因为法庭肩负着化解矛盾、裁决是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使命光荣。至今想起那段岁月,心里还十分留恋。老大姐、老领导对我悉心指导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促使我不断学习、历练、进步和成长,更加崇尚法律、忠实法律,为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积极努力。

  在法庭的这段工作经历,是我一生中的宝贵财富,法庭人的优良传统永远激励着我奋力前行。

责任编辑:郭丽颖

【东北网专栏】黑龙江省法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