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院士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
2019-07-01 09:05:0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薛立伟 赵一诺 闫紫谦 苏强 邵国良 蒋国红 衣春翔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

充分发挥优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产粮第一大省与调出粮第一大省,如何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当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在黑龙江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为黑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把脉问诊。

  “黑龙江农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突出,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明显。”赵春江院士说,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多年来全国第一,粮食自给率、粮食剩余率均位列全国第一,粮食外调占比高达78.47%。

  赵春江表示,要以“努力筑牢中华大粮仓,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做好中国粮食安全压舱石”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现代科技装备、稳粮优供提效、产业价值链升级、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加快构建信息化为引领、绿色化为主导、产业化为抓手、品牌化为驱动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全面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率先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

  对于龙江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路径,赵春江给出了建议。他认为,要着力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粮食与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推进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稳定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食品制造业,推动粮油、畜牧、马铃薯等加工企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要扎实推进数字农业,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以典型黑土带、三江平原两江一湖沿岸地区、农牧交错地带为载体,加强物联网、大数据、5G、卫星等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要深化两型农业建设,实行玉米-大豆、农作物与优质饲草的轮作或间作,探索适合特定区域秸秆还田模式,加强黑土地水土流失、耕地质量变化等动态监测,确保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部署一批重大科技研发与应用示范工程,让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

走精深加工强省之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面对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走工业强省之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在黑龙江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给出了答案。

  朱蓓薇院士长期致力于农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食品精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她认为,黑龙江省具有绿色资源比较优势,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朱蓓薇建议,黑龙江要尽早制定整体发展战略,走精深加工强省之路,从产业布局、企业聚集、产品结构上下手,内修外联,打造全国大厨房和国内最大农副产品加工集散地;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向营养健康转型,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针对不同人群健康需求,普通食品要向营养化、地域特色、休闲化发展,并着力发展功能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夯实食品科技创新基础,通过建立食品科技专项,提升黑龙江食品工业整体优势;引导产业聚集,打造特色小镇、专项食品园区,同时建立大数据的支撑平台,利用数据对生产、加工及管理进行系统化跟踪;把握重点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加强战略引导、科技创新,以精深加工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

有效利用秸秆资源促进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

  农作物秸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粮食生产相伴相生,黑龙江是国家粮仓也是秸秆资源大省。近年来秸秆露天焚烧对重污染天气影响突出,如何给秸秆找好出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促进农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长期以来,秸秆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料、牲畜饲料和有机肥料。近十年以来,我省秸秆伴随粮食产量快速增长,传统的种养结合模式日渐分离,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源结构改善和化肥的大量应用,农村对秸秆的需求量大大减少。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指出,秸秆取之于土应用之于土,要努力在农业生产系统内寻找可行的解决途径,同时秸秆也是重要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应统筹推动产业发展。

  任南琪院士建议,要优化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因地制宜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推进秸秆还田技术及配套机械,有效提高秸秆还田率。要因需而为统筹推动秸秆产业多元化发展,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方案,加强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针对原料收储运,引进和培育专业化队伍;针对秸秆利用,在较大尺度上推动发展消纳量大、分布式能源化利用方式;针对配套扶持,要建立新型管理机制体制;针对秸秆利用技术及配套设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

努力将石墨产业打造成为龙江战略新兴支柱产业

  21世纪以来,石墨技术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石墨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石墨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高新技术领域,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认为,黑龙江需要围绕工业强省建设,坚持有序开发,科学规划布局,做好精深加工,统筹推进发展,将石墨产业打造成为黑龙江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

  薛群基院士指出,看到黑龙江石墨产业发展有利因素的同时,产业还受到资源勘采利用效率低、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研发水平不高,石墨烯产业处在起步阶段等问题制约。

  薛群基院士建议,要加大勘查力度,科学规划资源开发,优化升级石墨生产工艺技术,完善生产装备,促进清洁化生产、循环型生产、智能化生产方式的部署应用。要实现产业集群化、差异化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本地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兼并融合。进一步整合石墨矿采选和深加工企业,围绕当地龙头企业组成大型石墨开发集团,开发生产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石墨产品。要加大开放力度,提升行业竞争力,打造石墨产业集群,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要聚焦石墨产业链条,弥补产业短板,针对石墨产业链条中本省空白领域,瞄准国内外重点企业开展靶向招商,要凝聚创新资源、研发资源,建立创新联盟,完善和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提高资源保证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

积极打造“油头化尾”产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是石油炼制专家,长期从事石油炼制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加氢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转化工作。中国化工学会组织以胡永康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开展了黑龙江省“油头化尾”发展调研,对我省“油头化尾”产业发展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在黑龙江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胡永康院士为我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提出中肯的建议。

  “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基础与优势。”胡永康认为,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油头化尾”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扎实有效,进展良好。

  胡永康表示,黑龙江推进石化产业的绿色发展和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遵循“双发展”“双导向”“双立足”“双融合”原则。要挖掘增量,积极拓展“油头化尾”资源,采用新技术提高“油转化”水平,整合现有低效化工项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胡永康建议,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增强区域协调和园区化发展。要统筹协调各市化工产业结构及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建设高起点示范化工园区,进一步优化各市现有石化产业结构,引导同类项目、关联产业空间集中,形成带动力较强的增长极,保持其可持续发展。要瞄准“高、精、细”链条,加快布局和发展高端化、差异化、高附加价值的功能性产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高标准、高质量承接好沿江、沿海地区石油化工产业的后续发展项目,设立严格的入园标准,做到清洁化、绿色化和高端化发展。要整合科技人才资源,突破技术制约支撑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省内及国内外科研、技术和人才,通过搭建支撑平台,成立“油头化尾”工程技术研究院、全国性的“油头化尾”科技产业联盟,吸引全省乃至全国高端人才、技术和企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

“生态旅游+健康产业”助力龙江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飞跃

  龙江旅游资源内容丰富、优势明显,“北国之春、避暑胜地、五花山色、冰雪之冠”等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已具备一定影响力,同时举办的国际生态旅游峰会、冰雪旅游峰会,与俄罗斯和北美、欧洲、亚洲旅游领域交流合作也不断深化。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统一协调发展,积极调整思路、优化服务环境、强化市场监管,旅游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表示,黑龙江省要想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飞跃,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结合并大力发展显得尤为必要。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能有效地把旅游需求方和供给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追求健康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愿望。当前,健康旅游产业竞争激烈,要想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局面进一步发展黑龙江旅游,就必须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龙江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

  针对龙江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姚建铨院士建议,要强化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和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发展人力资源体系,加快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健康产业各项建设,夯实生态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促进北药、林下食品与旅游相结合市场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强化龙江旅游特色。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国际医疗旅游行业探索开发,着力打造龙江国际医疗旅游品牌。

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

加快龙江冰雪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中国冰雪产业起源于黑龙江、发展于黑龙江和成熟于黑龙江。”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表示,冰雪资源是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现已形成“亚布力滑雪场”“中国雪乡”等多个高端品牌,加快冰雪经济提质增效毫无疑问是新时期东北振兴的又一重要抓手。

  龙江冰雪资源禀赋较高,且大多分布于山区、林区,这些区域大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主体功能区划中多属于限制或禁止开发区。秦大河院士指出,这些区域乡村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冰雪资源开发将有力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发展不仅是该区域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该区域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秦大河院士针对冰雪产业发展面临的装备核心技术受限、龙头企业竞争力不足、大冰雪产业布局薄弱等问题提出建议,要重点部署冰雪产业装备、设备研发基地,提升老牌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水平。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旅游形象,求同存异,突出各地冰雪文化特性,建立东北冰雪产业共同体或联盟。

  秦大河院士建议,高度融合冰雪旅游、冰雪运动与冰雪文化,提升冰雪产品总体竞争优势,以冰雪旅游为核心,以冰雪运动为基础,以冰雪文创为引领,力图达成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冰雪体育和冰雪旅游、竞技赛事和对外友谊的多维度融合;依托雪雕、冰雕、冰灯文化,发扬传统冰雪文化,彰显龙江冰雪产业“人文”特性,打造黑龙江省为全域冰雪旅游试验示范区、冰雪旅游度假区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要积极对接冬奥会,深化国际冰雪产业合作,不断拓宽龙江冰雪产业空间。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

为青年拔尖人才提供更多政策和关爱

  “中国要强盛,龙江要振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哈工大人一定会以建设‘双一流’大学为契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做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贡献者。”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谈到有关东北振兴、龙江振兴时,十分动情地说。

  韩杰才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最希望的就是国家强大,技术不受制于人,而黑龙江和哈工大,有大师和团队,有政策和平台,已经做出了大量科学技术成果,是可以追逐科研梦想的地方。“都说黑龙江地处边疆,可是这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黄志伟教授,从美国哈佛大学来到哈工大,并作出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黄志伟就说,黑龙江是一个特别适合静下心来搞科研攻关的好地方。”

  “哈工大的科研工作者一直都扎根龙江,在哈工大科研攻关,哈工大人用40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部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用30年实现了卫星激光通信终端从无到有、从重到轻、从高速到更高速、从低轨到高轨的重大跨越;用20年创造了国内高校唯一自主研发小卫星九战九捷、累计发射13颗小卫星的闪耀记录。”韩杰才十分自豪于哈工大一直扎根龙江、服务国家战略,他说,哈工大人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进取,不断取得祖国科技事业的成功。

  韩杰才告诉记者,他对黑龙江的发展很有信心,他建议黑龙江要大胆使用青年人才,为青年拔尖人才提供更多的政策和关爱。同时,以机制创新选育人才、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专家团队聚拢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龙江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

积极推进“110工法”高科技助力煤炭产业

  6月3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技术经济深度融合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满潮作了题为《高科技帮扶煤炭产业,助力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主旨报告,介绍了煤矿行业最火的技术之一“110工法”,即“1个工作面、1条巷道、0个煤柱”。

  会后,何满潮院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介绍,“110工法”对经济贡献、对环境和对人的生命保护意义巨大。近年来,黑龙江龙煤集团实施“110工法”,利用矿山压力,实现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使矿井产出率达到了65%,比全国平均矿井产出率的不到50%还高出了15%以上,实现了“少打巷道多采煤”,不仅保护了环境,对黑龙江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给煤炭工人创造了安全的环境。何院士介绍,现在不仅双鸭山,鹤岗、七台河等几个黑龙江省主要的煤炭企业都在积极推进“110工法”,为科学技术要安全、为科学技术要效益、为科学技术要环保,走出了一条高科技帮扶、发展的路子。

  何院士说,高科技的步伐不会停止,等到“110工法”三代技术做得比较好的时候,会推进四代技术“N00工法”,持续不断给东北注入科技的力量,不断推进东北振兴,使东北煤炭业搞得越来越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

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为龙江和国家培养创新人才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很多与会院士专家、企业家和投资人在谈及黑龙江优势时,经常会说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并认为龙江的科教实力是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基础,应该让这些高校培养更多人才,出更多成果。而对于人才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校长周玉说:“哈工大将一直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黑龙江和国家培养更多高端人才。”

  周玉说,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高校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和高校的特色和特长相结合。周玉举例说,哈工大就通过学科强、科研实力强、科研成果多这样一个科研的优势,来推进科研育人,让学生尽早地乘上科研的快车,来放大科学研究实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培养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更要有使命担当。”周玉说,哈工大无论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始终知道身上肩负的使命。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成果表明,担负着这样的使命进行教学人才培养,担负着这样的使命进行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无论是教和学的效果都更好。

  对于培养的人才如何留住用好,周玉说,除了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评价机制,营造好的人才环境、提供好人才服务外,关键在于要发挥每个人才的潜能和特长,让他们在龙江、在哈工大能够充分发挥才智。“人无完人,科研工作者也都有不同的性格,但必须要把每个人的特点、长处和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让不同人才的长处和特点形成互补,这不仅有利于留住人才,更有利于科研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

龙江发展大有可为

  6月3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活动技术经济深度融合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研究员孙传尧围绕“创新助力东北全面振兴”主题作了主旨报告。

  会后,孙院士接受了专访。他表示,黑龙江发展有基础,黑龙江人民有激情,作为黑龙江人,他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他说,黑龙江工农业基础相当好。工业方面,有哈尔滨“三大动力”、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等大型工业企业;农业方面,很多年来,黑龙江是始终蝉联中国粮食产量、输出量第一的省份。曾经,“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占国家工业投资的10.3%;现在,中央又制定了加强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又使龙江人重燃激情。相信借助政策,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就一定能够实现龙江振兴发展。

  谈到人才的问题,孙院士希望黑龙江省从省级到地市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政策留住黑龙江人;另一方面,他呼吁那些从黑龙江走出去的人回过头来关心黑龙江,为黑龙江做些事情,“我觉得我们黑龙江大有作为。”

  “黑龙江省基础条件相当好,冬天冷点算什么?我们黑龙江人有激情,不怕冷!”采访结束时,孙院士慷慨激昂地说,现在黑龙江全省上下都已重新焕发激情,龙江振兴发展的前景可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久彬

以高端装备助力全面质量提升

  “齐齐哈尔是我们省、我们国家重要的重工业制造基地,我们有国宝级的中国一重等重量级企业,整体实力比较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谭久彬认为,中国科协选择在齐齐哈尔召开年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着装备制造业向更高端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谭久彬觉得齐齐哈尔一定要抓住这个好的机遇期,“现在来说,智能制造讲得很热,齐齐哈尔这些标志性的装备制造企业,要想在这个机遇期脱颖而出,还是要扎扎实实地推进。”

  谭久彬说,“智能制造是一个大数据,我们传统的一些老工业,要紧紧地抓住5G这个机遇,建立起一个新的网络平台,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建立起我们的数字化平台。也就是说,我们要先期把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建立起来。”

  此次论坛,谭久彬作了题为《精密测量与高端装备质量提升》的报告,“高端装备制造推动质量提升,质量提升基于精密测量,精密测量会产生高质量的数据,这个数据对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是前提和依据。”

  曾在30年前来过齐齐哈尔的谭久彬,对齐齐哈尔的重工业企业有一些认识,“现在,哈工大与齐市的企业一直都有合作,与齐市的产业有着密切联系,相信以后还会借助国家的环境、政策等,有更加紧密的合作。”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