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夯实基层党建 铺就乡村产业发展路
2019-08-08 09:41:3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董新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8月8日讯 “把小家小户、一家一户连接到市场上,需要一人变众人、众人变法人,整合起来一起面对市场。”说起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绥棱县副县长刘润伟感言,培育一村一品,打造一乡一业,让贫困村增收有底气,需要产业铺路。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核心在村级党组织。

  日前记者走访绥棱县多个乡镇村屯,最深的感触是,这里的基层党建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千斤顶”式的重要作用。上集镇诺敏河村稻米飘香,克音河乡十四井村扩建鲜食玉米冷链和加工厂,克音河乡向荣村克东向荣现代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分红……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内力”,来自于基层党组织在产业扶贫中引领作用的“爆发”。

  干部带头做电商诺敏河畔稻米香

  “好东西要做出名堂,需要有身份。”2015年上集镇诺敏河村注册的大米品牌“上善河”如今在上集镇名头响当当。从2012年成立合作社,到2017年8月村办企业,绥棱县尚善河精洁米业有限公司投产,诺敏河村的大米品牌出了名堂。

  “探索村庄公司化改革,打寒地黑土牌,走绿色产业路”,在诺敏河村稻米加工厂外墙上,记者看到的这处标语十分醒目。诺敏河村党总支部书记张新华是个大忙人,采访中好几拨客户来到村部,指名道姓要和他洽谈合作。

  张新华是村党总支部书记,也是尚善河精洁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前都是找别人代加工。现在村里有加工厂了,米也有了品牌,成立公司走市场有很多便利。”谈起当年注册商标,他讲到一个细节,为给村里生产的大米起名字,写满两大页纸的名称一查都被注册了,最后选定了“上善河”。

  在诺敏河村村部,诺敏河村大米被摆放在展区显眼位置展示,而在电商办公区,一沓快递单已经填好等待付货。上集镇镇长宋春龙说,诺敏河村把“互联网+”作为富集体、富群众的突破口,探索“村+电商+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2015年合作社与省邮乐网达成合作协议,线上通过网络销售,将本地农产品卖到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地,线下在北京、哈尔滨、锦州等地设立大米旗舰店,每公斤卖到9元,有效推动了农产品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主打富硒稻花香大米,品质最好的卖到18元一斤。如今,诺敏河村的大米在全国有10家销售旗舰店,统一名号为“上善河”东北大米经销处,拉动水稻种植面积逐年上升。2018年开始采取电商销售模式,以一单大米5斤计算,旺季一天有300多单。诺敏河尚善河精洁米业公司与本村和其他村38户贫困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每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鲜食玉米做出“黄金”产业链

  绥棱县克音河乡十四井村是公司带动贫困户增收“打样”的典型。眼下,该村正在扩建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作为现场施工人员,脱贫户任海宝说:“今年大年初七我就回厂里上班了,和爱人都在厂里打工,一年能赚5万多元。”

  十四井村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晓东告诉记者,村里共有5个自然屯10个村民组,农户648户17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59人。2016年,村里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成立了合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5000吨冷库1座、60平方米保鲜库1座,购置扒皮机2台、蒸煮锅4台。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南方来的客商住在村里等着拿货。2017年,公司加工黏玉米500万棒,实现产值400万元,利润80万元。在企业务工的村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足不出村就挣到了钱。

  十四井村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三年三步跨越。2016年种植鲜食玉米不到1000亩,实现净利润40万元;2018年实现利润160万元。鲜食玉米产业用工量大,务工期从10月末到次年3月末。工人平均57岁,更不乏60岁以上的村民。66岁的脱贫户李宝臣对记者说:“我这个年纪出去打工根本没人用,现在在村里打工赚得一点也不少,还守家在地。”

  今年,合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克音河乡十四井村和向荣村、绥中乡绥中村、双岔河镇前锋村等地农民种植黏玉米超过4100亩,带动贫困户超过100户。村民从中不仅获得了种植收入,还获得了国家轮作种植的相关补贴,实现了经济收益“一种多得”。以鲜食玉米为主、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黄金产业链条正在悄然形成。

  土地入社抱团增收一起分红

  “刘书记,今年咱们村的旱田都加入合作社了,这回我们分红能更多了吧?”“这地交给合作社代耕了,我就可以进城务工了。”向荣村村民对刘书记很信任。就在今年年初,村部里开了一场壮观的“分红大会”,743万元现金码放成一个“金字塔”,有村民当场捧走20多万元。

  刘书记叫刘峰,是向荣村村党总支部书记,也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告诉记者,通过科学化、规模化经营,村民的土地得到统一的管理,既提高了生产力也提升了土地附加值,没有了土地的“束缚”,村里的340余名村民及贫困户纷纷走上务工增收路。对于明天,刘峰有着自己的打算:“今年我们将吸纳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并准备利用扶贫资金贷款建一座冷库和肉牛养殖场,发展循环经济,为贫困群众再趟出一条增收路。”

  刘峰介绍,向荣村全村550户村民,14495亩土地都入合作社。2016年10月成立的绥棱县克音河乡克东向荣现代农机合作社是土地规模经营的典型代表。“4月份,我带着工人将合作社的农机具检修完毕,种子、化肥等春耕物资也已准备齐全。节本就是增收。”说起土地规模经营的好处,刘峰头头是道。

  2018年,合作社流转村内土地1.4万余亩,占了全村土地的80%,其中有58户贫困户带地入社。在合作社规模化、科学化的管理下,2018年实现经营收入1077万余元,428户入社村民及贫困户共享分红743万元,村集体实现增收50万元。合作社从管理到经营实现全民参与、全民管理,每个入社社员都是参与者与受益者。今年,不用小广播,全村村民全部入社。

  从种到收,克东向荣现代农机合作社全程实现机械化。土地集约化规模经营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解决了促民增收问题,也回答了耕地谁来种、怎样种好的问题。向荣村给出的答案,铁板钉钉。

  一村一品在绥棱县的乡村有许多鲜活的例证。以克音河乡为例,西林村发展食品加工企业,2016年引进辉越食品加工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10户贫困户种植蒲公英,户均增收4000元,带动用工8户,户均增收3000元;中兴村2014年成立了永军劳务合作社,发展劳务输出产业;克音村2017年成立了秸秆固化加工企业,年可加工成品秸秆8000吨,带动贫困户8人务工,人均可增收6000元,该村今年启动的木耳种植项目覆盖49户贫困户,每户1000袋,预计每户增收1000元以上。上集镇大兴村是朝鲜族村,村党支部书记高俊平说,今年第一茬木耳已完成晾晒,从村部楼上向下看,地摆木耳长势喜人。去年带动14户,其中贫困户9户;今年带动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从单打独斗到报团取暖,带动绥棱县所有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强党建促脱贫,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集聚力量,绥棱县可谓先行了一步、带了个好头。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