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街串巷访百家】隋军义:以生命赴使命 带领贫困户走进幸福新天地
2019-12-01 14:47:5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庄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2月1日讯(记者 庄园)隋军义是佳木斯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所检验员,但在他驻村包扶的佳木斯市汤原县竹帘镇龙江村村民眼中,他已成为村里人。两年的驻村扶贫,让他由一名事业单位干部,变成了农民们的贴心人。

隋军义(左一)为贫困户家中送来生活用品。

  40岁的隋军义是一名癌症患者。2017年,隋军义向单位领导递交驻村扶贫申请的行为让单位所有的人都深感意外,又都为他紧紧地捏了一把汗,“农村的条件怎么也比不上城里,这不是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吗?”而隋军义解释,“我一个在生死边缘挣扎过的人,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我不想混日子,只想有点价值地活着,做点有意义的事的,继续做一个有点用的人。”

隋军义(右二)与贫困户。

  单位领导多次劝说,隋军义就反复找领导解释,自己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终于申请被单位领导批准,但是来自妻子的担心与埋怨依然是不小的阻碍。隋军义知道妻子是刀子嘴豆腐心,便不再说让妻子闹心的扶贫事。当他收拾行囊,真要去汤原县竹帘镇龙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时,妻子又默默地帮着隋军义带好衣物。

隋军义帮助贫困户家中干活。

  隋军义每次回家都向妻子讲村里贫困户的事,为了取得妻子的彻底理解,他还带妻子去了一次自己帮扶的村子,实地感受。到贫困户家里看过后,妻子知道了为啥丈夫总说他们不容易,为啥自己头拱地也要帮助他们。知道村里和工作队经常去县里和镇里办理业务,单位公车改革没有车辆保障,妻子主动把自己的车给工作队当通勤车使用,自己办公来回打车。

  汤原县龙江村有贫困户39户65人。隋军义和工作队挨家挨户走访,摸情况、想对策,先后12户贫困户和9户一般户危房问题,“三通三有”“两不愁,三保障”两年内全部解决到位,他坚持因户施策制定了帮扶计划和三年长久规划,帮助每个贫困户都办理了小额贷款业务,目前37户贫困户脱贫。

  得知村里有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隋军义积极向县里申请,在县医院开通了办理慢性病医保的窗口,还一户一户地讲解办理慢性病条件,协调医保局帮助全村符合条件的48人办理了慢性病证,村里的群众亲切称他为“离我们最近的贴心人”。

  村里基础设施差,一到夏天污水横流,每逢冬天垃圾成堆。隋军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向县领导和局领导汇报协调。在单位局党委的支持下,筹措扶贫资金20多万元,在龙江村建起了幸福大院、文化长廊、龙江供水站;联系县新农村办投资520万元对全村的11条道路4297延长米进行改造,新增路灯80个,县林业局栽种果树苗860棵,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了全乡的环境建设示范村。

  此外,隋军义引导村集体打造“红卫河”品牌大米,仅在省市县扶贫产品展销会就销售大米10000余斤。为每个贫困户确定至少2个产业项目,发展产业订单,签约农作物种植吉塔辣椒6.5亩,家禽养殖500余只。还积极争取县光伏办利用本村闲置土地7200平方米,投资300万元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隋军义真心为贫困户着想,换来的是贫困户真心的感激。在隋军义住的地方,经常不知是谁将摘好的蘸酱菜挂在门把手上,不知是谁将新做的一小袋大酱挂在大门上……东西不多,也不贵,是老百姓想用自己劳动生产出来的东西,表达最真挚的情。

  作为党员,隋军义一头扎进单位定点驻村扶贫工作一线,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广泛传达党的声音、播撒党的温暖,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想办法、用实招带领贫困户走上了幸福的新天地,他以生命赴使命,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市场监督管理干部的红心——对党忠心,一心为民。

责任编辑:李玥

【专题】新春走基层

【专题】走街串巷访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