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日讯 孙兆亮,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军工事业部二工段一班数控车工,他勇挑重担,敢于挑战,不仅承担了国防重点工程机组等一系列重要件的加工任务,还承担了30万千瓦、超超临界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主汽阀碟的核心部件加工任务。他攻克阀碟数控化难关,大大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孙兆亮通过自主创新工装、夹具、刀具、刀杆和加工方法,使得关键件的加工效率大幅提升。其中,通过创新自制了同心刀杆、通用变径刀架和改变加工方法,攻克了30万、60万和超超临界百万汽轮机组的一系列主汽阀碟数控化加工,提高功效60%,此项创新获得了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擂台赛一等奖;通过创新30万汽轮机再热主阀的轴向拉紧夹具,改变了装夹方式,攻克了困扰多年的30万再热主汽阀碟装夹不稳固的难题,提高功效70%,每年节约加工成本300万元。此项创新被命名为“孙兆亮再热主阀操作法”,获公司质量改进一等奖,并成功申请到了专利。《汽轮机再热主汽阀碟和主汽阀碟加工及专用工装夹具研制》2013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创新三等奖,该项创新截至目前共为公司节约成本3000余万元。
随着重点工程和新产品的不断增加,工件的加工难度越来越大,关键重要零件越来越多。孙兆亮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掌握了CAD制图和一些高效加工技巧,提升了编程能力和加工能力,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以重点工程气封圈等同类产品的数控化加工为例,此类零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非常严格,气封齿尖只有0.2mm,气封齿槽只有2.2mm,加工难度非常大。孙兆亮通过改变传统刀具和创新加工方法,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重点工程气封圈等同类产品的数控化加工的创新》也荣获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在加工新产品燃压机组的0级轮盘轴颈的工件时,他大胆创新,自行设计了一系列加工用的专用刀具,并创新了加工方法,进而使1级至6级轮盘轴颈零件加工任务也得以顺利完成,节约加工经费数十万元。“0级轮盘轴颈的创新”获得了公司“创新擂台大奖”。
多年来,孙兆亮改革100余项,获得各种奖励30余项,其中一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作为主任技师的他,多年来定期为分厂和公司青工进行灵活高效的技能培训。2013年,“孙兆亮创新小组”成立了。小组每年平均创新20余项,为公司攻克多项技术难关,解决加工瓶颈,提高公司产能,为公司降本增效作出巨大的贡献。
孙兆亮常说:“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永远要追求‘匠人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成为精品。同时,不但要在工作中拿出优质产品,还要把加工优质产品的技艺方法说明白,在青年一代中传承下去,只有如此才能无愧于‘匠人’的称号。”
(此典型由省总工会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