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搜 索
【走街串巷访百家】甘南县小院经济 打通贫困户增收“最后一公里”
2019-12-03 14:39:59 来源:东北网  作者:那鹏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2月3日讯(记者 那鹏翔)“这兔子早上喂一遍食,晚上喂一遍食,一天打扫一遍卫生,做好防疫工作,轻轻松松就挣钱啦。”甘南县东阳镇添琪肉兔饲养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在给村民普及养兔知识。

  71岁的贫困户李大娘告诉记者,我身体不好,体力活干不了,没有经济来源,镇上成立肉兔合作社之后,以代养分红的形式给我送来几只兔子,还有统一的笼具、饲料、防疫、统一销售,一点也不操心,这刚几个月我都快挣2000块钱了。

  星火村刘学芳笑着说,6月份在合作社引入10对种兔,现在已经繁殖到快400只了。以前在小仓房养的,现在都搁不下了,养兔子投入小、见效快、收入高,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县里脱贫攻坚的好措施。

  据东阳镇副镇长耿其康介绍说,以星火村为示范点,成立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以点带面,覆盖全镇。目前,全镇11个行政村,已有8个村建立养殖场地。其中,星火、东阳等4个村种兔已开始养殖并成功售出。我们正在完善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学习,提高科学养殖能力,保障成活率,确保每一户贫困户不掉队,不返贫。

打扫兔子粪便。

  自2018年甘南县脱贫摘帽以来,县委办驻兴十四镇山湾村工作队通过大量入户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仍普遍存在猫冬思想,特别是贫困户群体,由于年纪大、行动不便等原因,很难找到适合工作,漫长的冬季整天无所事事,即使有心通过努力劳动增收,也无能为力。县委办先后两次到“笤帚苗之乡”巴林左旗调研后,发现绑扎笤帚技术虽然含量不高,却是能够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在兴十四镇山湾村扶惠笤帚糜子种植合作社内摆放着上千把笤帚,展示柜内各种精美的工艺品笤帚琳琅满目。在脱贫户李殿山家中,他的妻子曹秀荣正在进行笤帚的绑扎工作。由于肢体残疾、儿子又因严重车祸导致瘫痪,外出务工根本不可能。现在,在家扎笤帚让曹秀荣开心了很多。据李殿山妻子曹秀容介绍说,党的政策好,工作队有辅导员,我现在扎笤帚还行了,这回扎比以前强了,我现在在家一天挣四五十块钱,咱这残疾人也有用了。

  据兴十四镇山湾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朱海峰介绍说,通过优质价廉优势,向批发零售市场渗透,把握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趋势,已聘请巴林左旗工艺品师傅教授,利用电商平台,开拓工艺品笤帚高端市场,同时,现已建设糜子籽为原料的酒坊,不断提高附加值,真正让小笤帚扫出大天地,闯出大市场。截至目前,已签订用工协议贫困户10户,接受预定8615把,价值65150元,预计年底带动山湾村所有53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实现2000余元。

正在编笤帚。

  脱贫攻坚以来,甘南县细致分析致贫原因,科学谋划致富方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发展“一村一品”小院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招法,重点发展绿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农村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四项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着力建立贫困户收入增长长效机制,打通贫困户增收“最后一公里”。

  2019年,甘南县农村庭院有效利用面积达3.25万亩,占比村屯房前屋后庭院面积比重超过85%。全县发展种植、养殖等家庭特色增收扶持项目共计3332户,其中:农业种植扶持项目户387户,发展种植品种有大豆、中药材、杂粮杂豆、瓜果蔬菜、桑葚等,种植面积达5898.82亩;畜牧养殖扶持项目户2945户,发展养殖144279头、匹、只。

责任编辑:王傲

【专题】新春走基层

【专题】走街串巷访百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