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0日讯(通讯员 李华虹 杨帆)科技和医疗的碰撞,各种“疑难杂症”化繁为简,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近日,哈医大二院的专家利用钕磁铁磁锚遥控多方向可变牵引技术成功完成了一例胃部早期癌患者的内镜下切除手术,体外磁力感应这只“看不见的手”成为了医生最给力的助手。
哈尔滨的王大爷最近半年总是感觉胃胀、腹痛,食欲下降。经过胃镜检查发现胃体部有一个2厘米的肿物,活检结果是早期胃癌。哈医大二院消化内科张学彦副教授进一步为他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确定了肿物生长深度和位置后,决定为其实施内镜磁力系统辅助下黏膜下剥离术。术中,医生应用磁力牵引系统,在体外遥控牵引体内磁锚,对术野进行了清晰地暴露。术后完整病理显示:早期胃癌(粘膜内高分化腺癌),肿瘤切除非常彻底,基底及环周切缘均无肿瘤。在该项技术的辅助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由于是早期病变,患者既免去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又不用服药和进行放、化疗,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据张学彦副教授介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先进的内镜手术,可以对大病灶进行微创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减少局部肿瘤复发率,已成为治疗早期食管、胃和结肠肿瘤的有效方法。但该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尤其是黏膜下视野暴露不佳,给ESD手术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可能造成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传统ESD手术时,医生想要通过内镜切掉肿物,就像面对一个悬浮在空中的气球,而我们要用一只手摘掉粘在它上面的口香糖。”张学彦副教授解释到,如果不用另一只手固定住气球,这个摘除的过程将变得非常困难。
由于胃镜只能通过单孔道操作的“先天不足”,医生相当于只能用“一只手”进行治疗,但应用了磁力牵引技术后,内镜下的操作终于变成了“两只手”协同。据报道,2018年日本名古屋大学医院成功开展了磁力牵引系统辅助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通过体外磁铁遥控体内磁锚,根据剥离层面的需要和术者意愿实现灵活的体外动态多方向牵引,有效暴露黏膜下层视野,迅速、准确、安全地进行黏膜下剥离,直至病变被完整切除,从而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张学彦副教授谈到,现代医疗新技术发展,要在围绕临床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结合声、光、电、磁等多学科技术推进新技术发展,实现临床复杂疾病的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