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0日讯(记者许诺)来自鹤岗市的刘小林是“80后”,患有肢体三级残疾,他的生活轨迹一路心酸,但仍然是个“乐天派”,他不仅积极面对人生,也给予身边的残疾人兄弟姐妹正能量,他整合资源政策,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为残疾人就业政策培训,鼓励残疾人和志愿服务助残,得到群众和政府的高度认可,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志愿者、全国残疾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场意外让刘小林的小脑神经受压行动功能障碍,他眼睛轻度斜视近视,他实现自身价值的是2011年8月开始,刘小林通过考试成为基层办事处的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主要是和弱势群体打交道,刘小林学习人际沟通学、心理学,为大家宣讲康复知识,密切关注与残联业务相关领域的部门,如民政、人社劳动、计生卫生等领域法规。刘小林认为残疾人就业增收的难点是资源上的共享,首先自己要抓住机会,敢于攻坚克难,要从根本上改变残疾人生活。刘小林用亲身经历分享给广大残疾人朋友们,让大家改变思维方式,告诉大家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关键不是身体是否残缺,而是思维是否可以跟上时代的潮流,应该有扬长避短的意识,能够有资源分享的胸怀。
刘小林是一名党员,他有超前的服务意识,为了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他先后把志愿服务助残、促进残疾人家属就业,以及残疾人互联网就业等模式建议通过文稿的形式发给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并得到了中残联的认可,开启了他的助残道路。
2016年8月,刘小林调到鹤岗市残疾人就业服务管理站工作,这让他如虎添翼,因为大学专业是医学,他运用心理学、养生学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先后开展了盲人保健按摩培训,其中学员刘桂平成功开设了盲人按摩保健机构,并安置了多名残疾人及其家属。这个案例让刘小林更有信心。
除了要立足本岗推进残疾人技能增收,让残疾人有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还要把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刘小林说,鹤岗市的现代手工编制、十字绣制作、陶艺工艺品制作等相关工艺品培训,残疾人培训群体从业者所占比例不足。而微商、互联网上线、线下定向服务等领域都可以给残疾人提供培训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等开发就业岗位。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为重度残疾人或者老年残疾人提供方便、经济、快捷、高效的居家技能提升增收培训,发展养老服务带动残疾人就业发展新的培训模式,这样广大残疾人在社会保障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照顾下,还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参与社会家庭建设,实现自身价值,为鹤岗市民生保障及残疾人培训编制了保障网。
刘小林不仅积极面对人生,也给予身边的残疾人兄弟姐妹正能量,在奔向幸福小康路上的过程中,鼓励残疾人和志愿服务助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