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搜 索
哈工大研制卫星已成功发射19颗
2019-12-29 07:48:4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衣春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12月29日讯 2019年9月19日14时4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声巨响震撼大地,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成功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一年多之前,哈工大师生联合设计研制的“珠海一号”02组5颗卫星也在这里成功发射。多颗高光谱卫星多轨组网运行,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高光谱卫星数据采集获取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全球农林牧渔、水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现代金融等行业提供卫星大数据服务。这一组又一组卫星,开启了我国卫星商业化的新局面,也标志着哈工大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迈上了新台阶。

  多年来,哈工大发挥自身在航天领域的科研特色和优势,把产学研融合融入东北振兴当中,融入服务龙江高质量发展中。为更好转化科技成果,哈工大孵化大量科技型企业,其中相当部分围绕航天开展业务,在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民用化、商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助力龙江在卫星导航产业中闯出了新天地。

  哈工大之所以在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中成果频现,离不开其过硬的技术实力。经过20余年的求索与积淀,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积累了丰富的微小卫星研究和工程研制的技术基础,完全掌握了微小卫星平台的核心技术,并建立了完整的微小卫星研制的管理规范和质量保障体系。

  截至目前,哈工大研制卫星已成功发射19颗。这些卫星中,无一不是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哈工大卫星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快舟一号”和“快舟二号”就是其中代表。

  快舟一号、二号卫星采用了国际首创的星箭一体化技术,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的最快纪录,初步形成了我国亟需的空间快速响应能力。

  抗震救灾、突发事件支持、监测环境,快舟一号、二号十分“全能”。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灾害中,快舟一号为地震灾害监测及灾情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巴基斯坦阿瓦兰地震、台湾地区花莲地震、新疆于田地震等灾害发生后,快舟一号、二号卫星都及时实施了灾情监测,快速获取了灾害信息。

  不仅如此,快舟一号获取的图像数据还在农业监测方面得到应用,在钱塘江流域水质监测中小试身手。另外,小煤窑分布、融雪型洪水、敏感基础设施与区域及环境污染源等都在快舟一号的监测范围内,通过地理环境信息获取,为气象和环境监测部门提供信息支持。

  有了核心技术、有了代表产品,哈工大在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方面越走越快。通过技术、市场双拳出击,哈工大积极释放卫星技术研究所20年来雄厚的技术积累,依托核心技术团队成立了卫星技术公司,打造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服务能力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根据遥感、通讯、GPS定位等不同民用用户的需求进行小卫星的研发,并主动融入我省北斗导航及卫星应用产业。

  为了让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有保障,哈工大还在哈尔滨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内统一规划建设了微小型航天器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是我国重要的航天器研发基地之一。哈工大相关学科承担的航天领域重大项目均可在此完成系统集成、仿真、测试与地面环境试验。

  正是这个研发中心,支持了珠海一号星座02组卫星,龙江一号、二号微卫星和珠海一号星座03组卫星的地面环境试验,让卫星顺利出厂。

  该研发中心还计划今年年底进行未来导航星、新技术试验微纳卫星的总装及试验工作。哈尔滨海特卫星公司也将依托该中心对外承接卫星制造、测试、培训服务。

  哈工大主要负责人表示,黑龙江向科技创新要新动能,哈工大责无旁贷。在省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哈工大已成立了多家“新字号”高科技企业,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代表。该公司实现了卫星激光通信产品的上下游产业生产链,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家。如今,许多国家都找到该公司购买激光通信产品。

  “未来,哈工大会继续把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摆在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技术优势凝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信哈工大的小卫星会在‘新字号’的征途中更加璀璨。”这位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姜继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