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日讯(齐丽丽 记者 霍枭涵)2019年,围绕新时代、新思想、新举措,大兴安岭松岭区坚持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结合深化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民智、谋思路、促发展,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民生服务环境。
服务群众做加法,优化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
把“办事不求人”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抓手,聚焦百姓办事难点,找准方向、上下联动、精准发力,切实提高全区服务水平。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和作风办到社区与居民群众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认真梳理问题,与医疗保障局、卫生健康局和不动产登记中心沟通协调,帮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3类;医疗保障局对长期在松岭区居住无本地户口的居民准予申请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卫生健康局对独生子女家庭办理相关事项时可不需社区出具证明;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房产证或房屋过户,取消了到公证处公证的环节,只要资料齐全就可在不动产登记中心直接办理;司法局在社区安装了“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触摸屏自助终端设备,实现了即用即查、即查即知等功能。
社区负担做减法,体现高质量发展改革成效
松岭区把基层减负,作为全面深化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基层减负年”要求,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对社区摸底调研,梳理工作事项清单,专门组织召开了社区减负工作协调会、推进会和汇报会;针对摸底社区的实际情况,对照原有社区承担的行政部门工作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科学删减社区现有工作事项;社区承担的行政部门工作事项由原来的28项删减至11项。同时,各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政府部门下沉到社区的工作。实现了社区职能归位、权责清晰。
政务服务做乘法,提升高质量发展服务水平
松岭区把推行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抓手,积极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群众“最后一公里”。区人社局依托网上办事大厅、自助终端、龙江人社APP、黑龙江人社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实行“互联网+人社”,推进“最多跑一次”,有效减少办事人“往返跑”。对于异地居住人员以邮寄、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发放和收取所需材料,最大程度惠民便民。区民政局以“应办即办”为准则、“说办就办”为承诺、“一次办好”为目标,在社会组织登记等6个方面着力推进“办事不求人”,彻底根除“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服务窗口症结。
问题导向做除法,增强高质量发展监管能力
增强监管能力,突出问题导向。防止“旧的未清,新的又来”,松岭区建立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从存量和源头两个方面,减掉了大量社区不应承担的行政事务。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面向社区的工作事项,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一律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审批同意后方可实行。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方式,明确授权内容、对象、权限、时限和经费,不得强行摊派。各社区减负后,着重以群众所需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建立群众认可的社会服务清单。重点打造服务型社区,让社区工作真正回归社区,为居民创造优质宜居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