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13日讯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五头五尾”,围绕建设“六个强省”目标,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抓营商环境、抓改革开放创新、抓解放思想,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民生持续改善,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全省上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期盼已久的战略举措落地生效,许多标志性工程和关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振兴发展成效正在显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成为时代主旋律。
初步预计全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59.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3%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
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6%
预计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5%左右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左右
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
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贫困发生率由0.65%降至0.07%,剩余10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剩余5个国贫县达到脱贫摘帽条件。
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动态排查风险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主动仗化解重点企业信用风险。推进31家农信社改制。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加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取得积极进展,金融乱象得到有力整治,金融风险有效防控。
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持续打好原生态、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五场保卫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2%。淘汰县级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1137台,燃煤电厂1362兆瓦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3%。四大水系改善向好,新出现的3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部消除,优良水体比例同比上升16.1个百分点。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以上。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
坚定不移执行国家认定的小煤矿整合关闭标准,做到真管真关真淘汰。
初步核算全年减税降费274亿元左右。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9.3亿元。完成龙煤集团和建投集团债转股65亿元。
全省新登记企业近10万户,增长12.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长5.8%。
以“办事不求人”为切入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实施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关于重塑营商新环境的意见,省市县三级建立营商环境建设监督机构。
从上学难、看病难、办证难、办事难等涉及群众和市场主体切身利益的痛点难点问题入手,全力推进“办事不求人”。
实行“首席服务员”“告知承诺制”“承诺即开工”等举措,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社会氛围,“投资必过山海关”的市场预期和社会认同明显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组建伊春森工集团,伊春市完成行政区划调整。龙煤集团完成社保职能移交,改革脱困持续深化。大庆油田剥离办社会职能基本完成。一批以“国之重器”为代表的央企依靠深化改革效益大幅提升。
新组建的七个省级投资运营集团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运行效率逐渐提升。
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以及加强金融服务民企20项政策措施。
以“头雁行动”留住科教领域“四梁八柱”,首批支持92个团队,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873人。新晋4位院士,在黑龙江工作的两院院士达42位。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三年行动计划。高职、技工院校分别实现扩招4万人和3万人。
新动能培育取得新成效
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和百大项目建设。百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全年共实施百大项目110个,完成年度投资1325.8亿元。
玉米加工、煤电、铜冶炼、燃料乙醇等一批重要项目投产,牡佳高速铁路、三江平原14灌区田间配套工程、石化、汽车、食品等一批重要在建项目加快建设,会展、旅游、生物制药等一批大项目签约落地。
哈尔滨机场第二跑道附属工程等开工建设。哈尔滨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投入运营。
招商引资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增长15.6%;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预计实现1575亿元,增长5%。网上零售额预计增长32%。
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新成立科技型企业17023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5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有效发明专利达2.5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5件。
设立百亿元龙江振兴基金。2家企业分别在科创板、港交所上市,2家企业报证监会申请上市,9家企业接受上市辅导。
高水平承办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现代农业和绿色发展优势不断释放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粮食总产达到1500.6亿斤,实现“十六连丰”。
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分别达到7470万亩、650万亩。新建生态高标准农田780万亩。
成功举办第二个农民丰收节、第七届绿博会和第二届国际大米节,北大仓“黑土地”牌大米蝉联国际大米节金奖。
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0万个。
生态屏障作用进一步增强
启动实施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展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
“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旅游品牌正在叫响
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全省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运行。
设立旅游诚信基金,优化旅游市场秩序。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84亿元,分别增长19%、19.6%。
开放合作高地建设加快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运行。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输气。
黑河、绥芬河、东宁3个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片区挂牌。
高规格高水平举办第六届中俄博览会和第三十届哈洽会。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开始工作。
积极扩大与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4%,其中出口总额增长18%。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8.6%,进出境人员增长13.2%。
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哈尔滨新区建设。
深化与广东省对口合作,签署总投资近3000亿元的合作协议,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落地。
深化与吉林省战略合作,推动哈长一体化示范区发展。
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坚持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6.1%,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三连增。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到1850个,新增养老床位1.5万张。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达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80%。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标准、基本公共卫生人均经费标准分别提高6.1%和25.5%。统一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并提高报销比例。25个品种38个规格常用药品平均降价59%。
6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全省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主体工程建成。
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8万套、农村危房改造7.8万户,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6万户。改造城镇老旧供热管网1212.8公里。开展哈尔滨智慧供暖试点。
巩固提升了13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水平。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化。刑事案件发案量持续下降,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面对1961年以来汛期最大降雨量和严重洪涝灾害,坚持“宁可十防九空、不能万一失防”,雨情汛情就是命令、一线就是岗位,高效协同配合,精准预警预防,众志成城,夺取抗洪全面胜利。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行洪能力明显提升。
森林防火取得较好成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6.4%、27.4%,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时代黑龙江重振雄风再出发”专场新闻发布会广受关注,展示了70年沧桑巨变和良好风貌。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工作落实抓出成效。政府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做到只减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