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31日讯 2020年,双鸭山市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要求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聚焦实现双鸭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十个新”目标,坚定不移走好“六条路径”,加快“五个转型”,推动“六个高质量发展”,强化“十个抓”工作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解放思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集聚各类人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推进双鸭山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围绕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五头五尾”,以延伸壮大“六大产业链条”和“七大新增长领域”为重点,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发展壮大主导产业集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全市开复工省级和市级“百大产业项目”45个,竣工28个,完成投资37亿元;开复工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50个,竣工45个,完成投资68亿元。储备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60个。
重点推动鸿展30万吨燃料乙醇等项目竣工投产,深粮中信粮食仓储及物流等项目加快建设,国能宝清腐植酸褐煤蜡、中健汉麻深加工、宝清富硒小镇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神华国能宝清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煤制乙二醇、石墨产业园、生物医药等项目前期工作。
严格落实项目建设领导干部包保推进、“1+1”双牵头责任制、“一会三函”审批等措施,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大力提升园区承载力。强力推进市经开区铁路专用线、园区道路、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宝清煤电化(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1+7”方案,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建链,促进企业改造升级。煤及煤化工产业、粮食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百亿元,钢铁产业突破90亿元。把建龙钢铁打造成90亿级、龙煤双矿打造成40亿级、万里润达生物科技打造成30亿级、建龙化工打造成20亿级、鸿展生物科技打造成10亿级企业。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围绕产业链招商图谱,落实招商优惠政策,组建招商工作专班,开展委托式、“小分队”、“敲门式”招商,实行招商引资“红绿灯”管理,完善“专班+园区”“目标+考核”机制,促进大项目尽快落地。全年利用省外资金增长5%以上。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新增企业研发机构3家、培育科技型企业50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0项以上;力争在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高层次科技团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完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全力抓好“五个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头雁行动”,启动“春雁行动”,对青年骨干人才和“双鸭山工匠”给予特殊政策。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的旅游规划体系,完善旅游线路布局,打造“两带”品牌,启动全域旅游咨询集散中心工程,加快安邦河经济带、东湖温泉旅游度假区、圣洁·摇篮山、自驾车营地、四排旅游小镇等景区建设,旅游业收入增长30%。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努力在跨境电商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新增电商企业50家,从业人员突破1万人,线上交易额增长10%以上。“众农联”产业互联网平台撮合交易额实现320亿元。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建我省东部地区发展环境最优城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推行以“证照分离”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缩短企业开办时限。深化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改革,审批时限压缩至75个工作日以内。市县(区)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一窗通办率均达到70%以上。建立和完善直通车、包保、代办“三项制度”,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推行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研究设立5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推动“政银企保”合作,帮助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和名企名家名牌培育行动,奖励有贡献的优秀企业家,激励创新创业。
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把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调整种植结构。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聚焦“六个围绕”,科学调整“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粮食产量稳定在136亿斤以上。扩大棚室蔬菜、食用菌规模,分别达到1.1万亩和1亿袋。积极发展中草药种植,面积增加到13万亩。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好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富硒有硒“四张牌”,新建生态高标准农田29万亩,落实农业“三减”面积627万亩,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747万亩。
大力发展畜牧业。以“两牛一猪”为重点,生猪饲养量达到67万头以上,建设山东益生生猪养殖项目。推广玉米+大鹅种养结合模式,大鹅饲养量突破100万只。推动大鹅深加工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农副产品营销。采用农超对接、线上营销、集团定制等新模式,开拓一线城市高端消费市场,叫响双鸭山“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有机食品供给基地”品牌,农副产品销售量增长10%以上。
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和新型经营主体为牵动,促进农业与加工、物流、电商、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聚变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
增强农村发展新动能。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6个、注册家庭农场300个以上。引导农民带地入社、入股分红,带动土地规模经营,向种养加销多领域、多环节、全产业链要增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
以合作共赢为基石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以开放促合作、以合作促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按照“一窗四区”部署,借助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开放平台,利用同江铁路大桥即将开通的机遇,推动对外开放向全方位拓展。加快宝清白瓜籽产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扩大铁矿石进口、钢铁产品出口规模。推动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
深化对口合作。推动深圳市、佛山市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带土移植”,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开发、园区合作等方面取得进展。加强与省七大投资运营集团合作,力争在建设园区、重大项目和工程上取得突破。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特色经济、民营经济、拳头经济,聚焦“一县一业”或“一县两业”,做强立县主导产业。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5%和6%,推动各县在全省综合排名中争先晋位。
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好空气质量改善硬仗。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淘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设施,启动建龙钢铁和建龙化工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治理柴油货车污染。强化秸秆禁烧和“五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开工建设一批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
打好水质巩固提升硬仗。开展河湖“清四乱”回头看,建设河湖沿岸“三减”示范带,加快马蹄河水质提升工程建设,完成安邦河、挠力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4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大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力度。完成宝清县、饶河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确保市经开区、集贤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4个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地下水开发利用控制在8.1亿立方米以内。
打好土壤污染治理硬仗。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治理水土流失351平方公里以上。力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竣工投产。全市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开展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
打好生态保护硬仗。牢牢守住“三条控制线”。完成宝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完成植树造林8800亩、退耕还湿412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
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深入开展“四清一改一绿”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五项革命”,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建设农村室内厕所5701户。深入清理农村破旧房屋和残垣断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
以完善功能为重点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短板
抢抓国家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机遇,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全年开复工省级和市级“百大基础设施项目”41个,竣工27个,完成投资20亿元。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七大工程”。
继续实施道桥建设工程。启动五马路立交桥项目建设。完成双鸭山收费站前道路拓宽、八马路等道路改造。完成岭东区滨水路和东矿路建设。继续实施主城区“疮疤”路改造、背街巷道综合整治和交通微循环工程。
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以楼房本体、水电气热、小区环境设施改造及监控消防、便民服务设施完善为重点,对全市104个老旧小区、295栋住宅楼实施改造。
继续实施管网建设工程。新建和改造供热管网11公里、供水管网26公里、燃气管网14公里、雨污分流管网38公里。完成主城区居民天然气置换。加快“俄气入双”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引松入双”工程。
继续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完成益寿山公园、云峰山公园维修改造和迎宾大道、迎宾湖等公共空间绿化,推进住宅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绿化美化。
继续实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投入使用市图书馆新馆和城市科技馆,新、扩建幼儿园4所,完成南山A区健身广场、学府尚城西侧停车场等一批工程建设。新建和改建水冲公厕17座。
继续实施精细化管理工程。以信息化为抓手,加大网格化管理力度,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深化违法违章建筑治理,实现违法建设“零增长、减存量”。
继续实施综合交通畅通工程。加快牡佳客专双鸭山段建设,开工建设双鸭山高铁站房、公路客运枢纽及站前广场。建设宝迎铁路一期,加快宝山至宝清公路、友谊至集贤公路、大岱至红旗岭公路、集贤至太保公路、集贤镇至福利镇公路建设,建设农村公路50公里以上。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双鸭山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三落实、三保障、三精准”,高质量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就业创业促进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万人培训和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转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创业2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万人。
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养老保险应保尽保,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城乡低收入和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持续改善住房条件。完成市区剩余棚户区改造居民安置,加快1393户棚改住宅建设,完成农村水毁房屋新建改造。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抓好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狠刹教育“三乱”,开展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把职教集团打造成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和科技振兴基地。
推进“健康双鸭山”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及“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加强大遗址保护利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举办双鸭山市2020年全民运动会。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文明素质。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以安全稳定为基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双鸭山”建设。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应急管理协调指挥联动机制。建立综合型应急救援队伍,完成防灾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突出抓好以煤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为重点的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完成“雪亮工程”建设和联网应用,着力提升智能防控、综合治理水平。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持对黑恶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着力推进长效常治,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力争跨入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行列。
相关名词解释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十个新”:思想解放实现新飞跃、发展质量取得新突破、接续替代产业实现新跨越、绿色发展形成新优势、创新发展集聚新动能、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发展环境得到新塑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广大干部有新作为、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新加强。
“六条路径”:转型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之路、重塑环境之路。
“五个转型”:思想观念转型、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城市发展转型、发展动能转型。
“六个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个抓”工作措施:抓产业强实体、抓项目促投资、抓招商增后劲、抓创新强动能、抓开放寻新路、抓环境优品质、抓攻坚保民生、抓改革增活力、抓节支保重点、抓解放思想转观念。
“六大产业链条”:现代煤电化产业、粮食和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石墨及新材料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特色种植产业、医药和汉麻产业。
“七大新增长领域”:现代煤化工、粮食和绿色食品深加工、石墨及新材料、旅游、电商、畜牧、特色种植。
“1+1”双牵头责任制:落实落靠县区+市直单位的“1+1”双牵头负责制,项目所在县(区)长和市直责任单位行政主要领导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项目前期同步跟进、建设动态同步掌握、难点问题同步处置,坚持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
“1+7”方案:《双鸭山市落实省“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指导方案》和《双鸭山市落实省百亿级企业成长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双鸭山市落实省千亿级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双鸭山市落实省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双鸭山市落实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及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双鸭山市落实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双鸭山市落实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双鸭山市落实省“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行动计划实施方案》7个实施方案。
“五个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科研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人才继续教育“五个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