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不大,却相隔千里。维权不易,连出行都成问题。这时候,“司法为民”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不需要奔波往返于两地,法院人一样把事情办的妥妥的。这都不是事儿!
“万分感谢贵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帮我处理了不当得利案件....。。”近日,绥芬河市法院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的感谢信。

写信人孙某在支付宝转账时错将一笔钱转至李某账户,发现后,孙某试图通过微信、QQ、支付宝等多个通信软件联系李某,均被李某拒绝,明显表现出不打算还款的意图。
“我对李某的个人信息一概不知,又离得这么远,这可怎么办?”为这事,孙某一连愁了好几天。难道要亲自从河南跑去绥芬河一趟?“要不给绥芬河市法院打个电话试试?”走投无路的孙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通了法院立案咨询电话。
这一通电话让事情“柳暗花明”。绥芬河市法院法官在接到孙某电话后,详细了解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在得到李某联系方式这一重要信息后,立即与李某取得联系。法官分别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劝解李某归还误转钱款。“大家都辛苦工作,赚钱不易,你也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如果拒不还钱,马上就会收到法院传票,受到法律的制裁。”几番劝说和法律释明,李某认识到了错误,退还了全部金额。
一通电话、40分钟、3597元、2091公里....。。感谢信的背后,是对司法为民解民忧的诠释。
疫情还未结束
执行不分国界
抚远市法院
将执行从“线下”搬到“线上”
见屏如面
打通执行“最后一公里”
在俄罗斯为杨某务工的武某,回国后向抚远法院起诉了杨某,索要未结算的工资款。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决杨某给付。武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抚远法院立案执行初期,被执行人杨某在俄罗斯经营生意未回国,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电话又打不通,也找不到其他联系方式,该案执行受阻。执行干警又联系到了被执行人家属,做家属思想工作,阐明利害关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12日,被执行人杨某跨国连线执行干警。

经多次沟通协调,在得到双方理解和支持下,执行干警建立了专门解决本案的微信工作群,两国三地的法官、申请人、被执行人同在微信群中协商执行解决方案,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
“这种执行方式特别好,外地执行也不劳民伤财!”当事人忍不住称赞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