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5月20日讯 19日,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2019年,全国又有6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基本均衡认定,全国累计已达2767个县,占比95.32%;又有7个省份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累计已有23个省份。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2019年我省3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基本均衡认定,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从2015年以前的“进展缓慢”、仅有14个县区通过“国检”,到2019年提前一年实现全域基本均衡,成为全国第20个整体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
近三年我省新建及改扩建学校1852所
2011年7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省政府与市地、市地与县区政府逐级签署责任书,明确了各级政府分阶段、分年度完成县域城乡一体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到2015年年底,累计86%的初中小学达到标准化,累计83个县(市、区、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20年年底,全省100%初中小学达到标准化,所有县域(144个县、市、区、企)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全省共有义务教育学校2581所(其中,小学1431所,初中1420所),小学教学点860个,在校学生219.27万人,专任教师18.79万人。近三年,黑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8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852所,新增校舍、体育运动场馆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30亿元,新增图书1600万册。
据不完全统计,在缩小差距方面,28个贫困县“全面改薄”项目累计投入35.7亿元,覆盖项目学校1031所,改造校舍面积175万平方米,购置图书280万册、课桌椅18.9万套、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77万台套件,农村薄弱学校“20条底线要求”全部达标。
线上线下持续治理校外培训热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入学、分班、排座、评先评优选班干等方面的问题,黑龙江在全国率先推行中小学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指定“四零承诺”,实现群众在中小学校“办事不求人”,第三方评价综合满意度为90.08%。实施“零起点”教学,将其列入考核内容,遏制“超前教学”“跟风抢跑”现象。线上线下持续治理校外培训热,关停整顿违规培训机构6782家,分四批公开曝光1823家“黑名单”。制定出台规范民办中小学校招生政策,通过选派巡视人员、引入第三方监督等方式对热点学校重点管控,杜绝违规招生行为。
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省中小学早晨到校时间同步延后半小时。出台中小学课后服务指导意见,哈尔滨每年财政拿出4000万元保障课后服务开支,切实解决家长课后“三点半”接送难题。在全国率先出台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努力减少“小眼镜”。在全国率先出台《黑龙江省学校安全条例》,推进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巡回宣讲、“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评选省级优秀教师1193人、“四有”好老师94人;持续开展教师有偿补课、教育“微腐败”等专项整治行动,严肃处理违规违纪教师。近三年“五个一批”战略累计补充教师2.1万人、选派4.3万教师“交流轮岗”,每年选聘近千名师范毕业生、选派近两千名师范生到农村任教、实习,“国培”项目培训乡村教师12.87万人次。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并向乡村学校倾斜,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全省下达贫困县、边境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1.25亿元,惠及教师9.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