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全国人大代表郭成宇:探索保护利用历史建筑新模式
2020-05-26 15:59: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春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5月26日讯(记者 王春颖)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郭成宇建议,针对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弘扬地域历史文化,积极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郭成宇代表介绍,黑龙江省地处祖国东北边疆,历史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遗留了大量历史文化遗迹。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红色革命遗迹遍布龙江大地,底蕴丰厚,特色明显。目前,黑龙江省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项、504处。

全国人大代表郭成宇。

  “目前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安全、文保扩展和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筹集文保资金保护修缮相关文物。这些文物修缮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省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筹集的资金。”郭成宇代表说,黑龙江省主要完成的保护工作有渤海上京遗址公园的建设、统筹规划东北抗联遗址整体保护、东北烈士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陈工作等,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使得历史文化建筑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仅是其中的小部分,还有数量庞大建筑遗产等待修缮,各类与历史建筑相关文献资料呈破碎化,存放在不同人和单位中,随着单位职能改变、人员变动不可避免会造成流失缺损,带来保护工作上的被动。

  为此,郭成宇代表建议,一是充分利用航拍、激光扫描、BIM等3D数字建模技术,结合文字、视频、图片等历史资料,构建可视化数字浏览平台和展示平台,强化对公众宣传力度,实现历史文化与利用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破解信息孤岛现状。二是历史建筑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拓展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实现所有历史文化建筑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三是对于省内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革命遗迹,需要规划部门制定实施严格的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四是依靠大学、研究所等相关资源,建立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机构,构建研究平台,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解决目前文献资料碎片化状态。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决胜——2020全国两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