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能人”给打样儿,小村飘菌香!——“足迹·决战脱贫攻坚龙江答卷”
2020-07-17 15:32:1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孙英鑫 刘楠 那鹏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7月17日讯(记者 孙英鑫 刘楠 那鹏翔) 在龙江县春阳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张大娘正在清洗蘑菇皮上的泥土。“我这大岁数了,还能有个事儿干,一边唠嗑就把活干了,每天能挣100多块钱。能摊上这好事,还得感谢小包这孩子!”。

包春阳在晾晒蘑菇。

  张大娘口中的小包,是春阳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包春阳。济沁河副乡长孙凯告诉记者,春阳食用菌合作社在包春阳的带领下,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让一批贫困户实现了增收致富。2017年,带动45户贫困户每户增收400元;2018年,带动本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210人,人均劳务收入8000元,为全乡109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2019年,带动全乡贫困户117户,户增收600-1200元……

林彩凤正在小院里欣赏她的蘑菇。

  小包能成为帮扶乡亲的“大能人”,实属偶然。“从十几年前开始,我就骑着摩托车走村串屯收地产野生蘑菇,送到内蒙古新林镇等地的出售。有一天卖完蘑菇后被一个‘老客’叫住,说觉得我做生意挺讲信誉,打算跟我合作,在我家设收购点。”包春阳说。多年来,正是当时这个“老客”的信任与帮助下,他走上了致富发家的正轨,生意越做越大,直到成立了合作社,如今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富路。

  村民在包春阳的合作社里工作,每年除了工资还给分红。包春阳现在正在尝试着,让村民在小院里种蘑菇增加收入。

  “今年5月初,包春阳想让我在自己院里种蘑菇,当时觉得种苞米行,但这个咱也没弄过啊,不托底儿,就没同意;后来他免费给了我一些菌种让我试试,我就在院里找了个阴凉地方堆点秸秆、牛粪再铺一点浮土,放菌种浇水。刚2个月,这就都长出来20多斤了,还能再出30多斤。我打听了,最低能卖五六块钱一斤,好的话能卖十多块一斤,比种苞米收入高多了。”林彩凤笑着说,“街坊邻居开始也都是怀疑,甚至等着看热闹,现在眼瞅着蘑菇长得这么带劲儿,都有些眼红呢!”

正在给蘑菇去泥。

  包春阳介绍,种植这种蘑菇技术含量不大,没啥难度收入还可观,多浇水就行。他准备继续拿出一千磅菌种挨家挨户分分教村民栽种,不但能卖钱自家也可以吃。卖不出去他负责回收,让大家从这方面多挣点儿。

  包春阳原本年初打算扩大2020年种植面积,但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食用菌生产受到了挺大影响。他就利用4栋大棚种起了香瓜,将一栋大棚由一年一季变成了一年两季种植。

  如今,大棚里的香瓜已开始采收,小院的滑子蘑菌包也已经长满了菌丝。一场阵雨过后,瓜香、菌香飘荡在小村里,令人心旷神怡。

  包春阳与乡亲们一道,正凭借着聪明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张广义

【专题】足迹·决战脱贫攻坚龙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