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7月24日讯 夜深人静,一盏台灯、一杯温水、一台电脑,这是她录制线上课程时的标准配置。虽然配置简单,但是教学课堂丝毫不打折扣——白天在线批改测验、答疑解惑、备课,晚上录制网课,一录就是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凌晨,这样全天值守在“云”端,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冯律航正在疫情中经历着一段“别样”的教学时光。
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不光学生不适应,连老师也会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畏难”心理,用冯律航的话来说整个过程都是“磕磕绊绊”、困难不断。
“我从零开始学习使用这些线上授课所需的软件,如录屏软件、视频剪辑软件等,感觉开启了教学的‘超难’模式。”冯律航说,但为了给学生在“云端”打个样儿,一切困难必须克服。
在2月份优先解决学生上课学具统一等难题后,冯律航就“扎”进了自己的教学准备中。
一节课45分钟,冯律航至少要录制三四遍,每每录制好,还是回看一遍检查问题,课程PPT不知修改了多少遍,知识点的讲解用词也不知调整了多少次。
“干了这口水,再来一遍。”冯律航初期录制网课时,一次次和自己这样“较劲”。
“录播课程与线下课程授课有着很大区别,需要重新调整授课内容和结构。由于看不到学生的实际反馈,讲到一处时我是否要停顿一下,预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这处是否需要我再强调一遍,或者换种讲法?”这样想着,冯律航做的也就更多了。
执起教鞭不到四年,冯律航对于如何上好一门课程有着一番见解“师生间围绕教学内容产生的互动,会帮助学生对学科内容加深理解”。尤其是她所讲授的建筑与环境设计制图等课,掌握知识一定要带领学生上手实践。
“线下授课可设计教学活动,线上课程也同样可以。线下课堂可以直面学生的反馈,线上课堂也同样可以。”说着,冯律航展示给记者看在线学习后台的相关数据统计——这让每个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都一目了然。
为了有效“监控”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冯律航设计了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通过后台统计数据分析,对比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长条进度和颜色深浅了解学生的课程观看情况;
通过章节测验检验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结合统计出的易错题给学生们进行二次讲解巩固;
通过课程聊天界面随时回答学生不懂的问题,还开启软件答题的闯关挑战模式;
通过要求学生拍照上传设计图作业进一步指导学生。
冯律航一次次提高对线上课的“强迫”指数,只为达到自己认为完美的“云端”。
“有的学生看着不声不响的,但是视频条的颜色却是呈现深绿色,说明这一节课学生看了两三遍。”从后台数据细节之处感受学生的情况,常常让冯律航很欣慰,但也有让她“不省心”的时候。
经过四个月的摸索,线上课堂还在继续,冯律航已经十分得心应手。
“这种学习互动模式值得开发借鉴。以后也可将这种线上出题测验、线上答疑的教学模式与线下授课融合起来,效果应该不错。”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冯律航仍在“强迫”自己不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