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7日讯 打造产城融合的生态示范区,哈尔滨新区多方发力。近日,记者从哈尔滨新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局从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入手,持续改善农村及区域水系沿岸生态环境。今年以来,重点围绕肇兰新河、松花江沿线和水源地保护区落实农业“三减”,化肥、除草剂以及杀虫、杀菌剂亩均用量同比明显减少,实现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据悉,新区大力实施水系种植结构调整,在辖区内呼兰河、肇兰新河沿岸500米范围内13430亩耕地取消玉米种植,控制水稻种植,改种大豆、经济作物等低肥少药作物,大力发展有机绿色种植。
重点围绕肇兰新河、松花江沿线和水源地保护区落实农业“三减”。今年设置示范地块20处,面积3.2388万亩。发放节药喷头2000个、二化螟诱捕器500套、植物酵素2.627吨。通过使用节药喷头、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等方式,化肥亩均用量比2019年减少2%以上;除草剂亩均用量比2019年减少20%左右;杀虫、杀菌剂亩均用量比2019年减少5%左右。
为减少农药二次污染,在万宝街道、乐业镇、对青山镇建立了农药包装物回收点10个,现已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10.3吨,并通过哈尔滨国环医疗固体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中心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此外,新区通过划定禁养区、规范适养区、推行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推进现代生态养殖。截至目前,全区畜禽存栏213.36万只(头),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9%,高于省市要求4%。全区24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针对散养户粪污治理,新区结合肇兰新河综合整治,利用区城建计划资金,为肇兰新河沿岸散养户建设粪污收集池188个。同时在肇兰新河沿岸开展村民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收集处理试点工作,建设1782个户外厕所,方便养殖量较小的养殖户将养殖粪便收集至厕所内。在距离肇兰新河1000米处建设一个容积720立方米的粪污集中储存池,以便散养户粪污集中储存发酵后还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