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搜 索
汤原:产业扶贫托起贫困群众小康梦
2020-11-11 10:24:5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李楠 郭晨媛 刘亿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香兰镇新建村黑木耳园区鸟瞰图。

  五味子。

  胜利乡贫困群众通过加入助耕队增加收入。

  回乡创业青年胡云和将鸡蛋装盒。

  伏胜村特色果蔬产业扶贫基地豆角大棚。

  县领导在检查五味子生长情况。

  县领导到永发乡朝阳村木耳大棚基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北靠山冰雪节吸引大量游客。

  黑龙江日报11月11日讯 一项项脱贫产业举措的有力落实,犹如播种下一粒粒致富的种子,在汤原县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汤原县实现了扶贫由“被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目前,全县10个乡镇已拥有扶贫产业项目137个,有116个行政村实现了产业项目落地。通过收取租金、吸纳贫困户务工、带动贫困户从业等形式,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贫困村村村有致富产业,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初冬,虽寒意渐浓,但在汤原县竹帘镇绿夫人鲜食玉米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内却是一派热火的繁忙景象,真空包装机嗡嗡作响,100多名工人正在为广东客户包装玉米。这家以构建特色种植、养殖及加工包装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和新型多元化旅游综合产业合作社,是今年佳木斯市百大项目之一,合作社通过扶贫资金注入+企业投资新建,不仅每年能带动增收260万元,还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直接解决了50多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绿夫人鲜食玉米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是汤原县产业带贫的一个缩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汤原县委县政府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明确了建设扶贫基地、发展到户增收、实施金融扶贫、鼓励企业带贫等多种模式,支持鼓励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创了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新模式,强力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在贫困村打造优质粮食、旅游、蔬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扶贫基地,使一大批种植养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帮助群众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

  棚室经济鼓起群众钱袋子

  在京抚公路中段,胜利乡伏胜村特色果蔬产业扶贫基地的12栋大棚格外引人注目。棚室内蔬果郁郁葱葱,数十名工人正麻利地采摘着豆角,准备运至周边的超市和饭店。

  在这里务工的,大多数都是村子里的贫困群众。今年69岁的郝秀武,因为年纪大,以前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今在村子的扶贫产业里干得起劲,他家的生活也有了很大变化,不仅钱够花了还有了富余,小孙女的零食也丰富了。

  胜利乡伏胜村的特色果蔬产业扶贫基地是由县扶贫办在2019年投资建设的扶贫项目,采用了“龙头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由维维集团汤原分公司牵头承包。建好后的果蔬产业扶贫基地不仅带动了79名贫困劳

  动人口参与务工,棚室的收益满足了贫困群众公益性岗位的开支。园区内的闲置地块也种上了刺五加、洋甘菊等中草药,带动了7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股,增加收入。

  近年来,汤原县通过积极争取涉农整合资金和县级匹配资金,实施温室大棚建设项目,共建设了100多栋温室大棚,发展了芦笋、草莓、油桃、苹果等棚室果蔬种植项目。鼓励各村致富带头人、合作社理事领办该项目,建立起了项目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通过项目收益和务工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了乡(镇)政府、村集体、经营者和贫困户共同受益的目标。项目达产达效后,能够有效带动全县70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预计户均增收400余元。

  发展旅游业搭上脱贫致富快车

  周末的北靠山村又迎来了旅游的小高峰,游人的数量并没有受到气温的影响。百姓大舞台上,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景区”歌舞表演正在进行着。

  村里的年轻人穿上工服,早早来到村里的生态园,准备迎接游客的到来。日上三竿时,生态园内的铁锅炖早已热气腾腾,等待着游客们品尝。

  北靠山村坐落在通往国家4A级景区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的必经之路上,是美丽乡村重点推进村,汤原县为北靠山村融资3500万元“美颜”,建设了以红色抗联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重点村。村里的主路两侧修起抗联浮雕文化墙,村内道路重新硬化,路边换了新式路灯,建起文化广场和村口的抗联雕塑群像。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旅游公司在此投资生态园、精品民宿等旅游产业,通过签订订单,延长价值链、产业链,让村民们从乡村旅游产业中尝到了甜头、受了益。

  村民王长忠患糖尿病多年,因为劳动能力弱、医药费支出高,被认定为贫困户并建档立卡。自从村里发展起乡村旅游,老王一家都受益,前院养着三黄鸡和白羽鸡,后院种的茄子、辣椒,都是生态园的“订单产品”。如今,包括老王在内,村里1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脱贫。老王的女儿和其他村民在生态园、精品民宿内工作,不但省了外出打工的生活成本,工资还不少赚。

  汤原县通过加大对乡村旅游重点扶持村旅游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深入融合红色文化、森林文化、朝鲜族民俗文化,打造了乡村酒店、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点、乡村度假地、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通过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引导方圆国旅采取龙头企业+农户(贫困户)的方式,签订绿色蔬菜、家禽饲养订单,乡村旅游产业直接带动480户农户增收,其中贫困户50户。通过打造北靠山的靠山屯餐饮、汤旺朝鲜族餐饮服务区、竹青村民宿民居、生态采摘园等,带动农户参加到旅游服务行业中。

  通过乡村旅游,汤原县2020年带动贫困群众117户,户均增收2159元,真正实现了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为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增收提供了平台,让他们成功地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

  千栋大棚开出增收“黑牡丹”

  走进太平川乡木耳生产大户刘振和的家,见他正在为仅剩的一点木耳打包,准备发货。

  “今年气温低,木耳长势好,又厚又黑质量好。这批木耳还在菌袋上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受预订了,我今年种这12栋大棚挣了30多万元。”提到种木耳的收益,刘振和乐得合不拢嘴。

  在盛产寒地黑木耳的汤原县,黑木耳被亲切地称为“黑牡丹”,这些“黑牡丹”不仅让广大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也激发了他们发展生产、创业增收的热情。同时黑木耳产业的逐渐壮大,也带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特别是让贫困户受益加大。

  太平川乡旭日村村民丛丽艳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到木耳大棚打工成了她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大棚打点零工,一个月就能赚1000多块钱,一年能干三四个月,活也不重,还不耽误种地,挺好的。”

  靠着地理环境上的优势,汤原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户增收、壮大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发挥了“亮子奔腾”“波巴布”等龙头企业和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带动作用,全县标准化挂袋大棚小区也从2016年的9个发展到2019年的19个,食用菌大棚由1537栋增加到2112栋。产品也由单一的木耳向灵芝、大球盖菇、滑子菇、平菇等多品种发展。2020年,食用菌产业扶贫收益100万元,有效带动2358户贫困人口实现增收,户均增收420元。

  中草药种植拓宽产业扶贫路

  秋收时节,在汤原县宏茂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种植户们正忙着采收五味子,一串串红彤彤的果实就像红宝石一样挂在藤蔓之上,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马胜金正小心翼翼地分拣着五味子,一箱箱五味子被装箱、称重,13亩地的五味子很快被客户收购一空。

  2016年,马胜金因病致贫,被列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激发他脱贫的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帮他办理了扶贫贷款。马胜金想到了中草药种植,加入到了合作社,今年五味子的收益能达到2万多元。

  汤原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北五味子、刺五加、关防风等有机道地中药材种植。据黑宏茂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玉红介绍,为扶持北五味子产业发展,汤原县政府出台了“对发展五味子的生产户提供土地,三年免交土地使用费和每株按0.50元进行扶持补贴”的政策。2018年,合作社以带资入社、带地入社的形式,共种植五味子、赤芍、关防风、蒲公英等十多种中草药,占地560亩,带动55户社员。

  近年来,汤原县依靠山区、半山区的自然生态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了中药材种植基地道路、灌溉井等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群众种植中草药提供种苗补贴,林业职工优先优惠承包林地种植药田等扶持政策。为使中草药种植更加的科技化、专业化,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技术指导中心定期对种植户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撑。

  各林场和乡镇村屯也因地制宜,通过带地带资入社、集资入股、大户种植等多种经营模式,将广大群众组织起来,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已建成木良、香兰、北大通、石场沟4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组建山林、宏茂、参鹿、宏林峰雪、金秋花城等12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地道、宏林、景林、冰参雪鹿、芊源等5个中药材种植公司。同时,依托汤原野生资源优势,有机道地药材质量优势,引进佳木斯鸿鹤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落户鹤立工业园区,预计销售收入2000万元,年利税400万元。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区域覆盖8个乡镇、8个林场,2020年新增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129.6%,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强劲势头。共带动43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555元。

  春暖燕回巢返乡创业热情高

  走进鹤立镇太平村众泰养殖合作社,胡云和将刚捡拾起来的鸡蛋装入包装盒内,这些鸡蛋是市里的客户一早给他打电话预订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汤原人,当了解到家乡鹤立镇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正需要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时,胡云和毅然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开启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创业路。

  2016年,胡云和筹建众泰养殖合作社,2017年正式投产。但由于对市场认识不够,刚起步的他赔了十几万元。第二年,在省检察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胡云和改换养殖品种,引进蛋鸡品种——贵妃鸡,终于转变了局面。为了让村民能够共同富裕,他还把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和其他赋闲在家的村民安排到了合作社,岁数大点儿的做零活,年轻的就教他们养殖技术,让他们都能有固定的收入。除此之外,他还给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一次性补贴2000元的利益分红。

  浓郁厚重的赤子乡情、互惠互利的招商政策、重信守诺的营商环境、温暖贴心的人文关怀,汤原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本地外出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回馈家乡。

  吉林大学教授陈春海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成功引入海瑞特工程塑料有限公司落户汤原,成为我省唯一一家从事高性能特种塑料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作为亚洲500强企业的圣元国际全资子公司,北京谱华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冬梅在家乡投资1.3亿元建设黑龙江谱华威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成人配方奶粉在全国销售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一项项脱贫产业举措的有力落实,犹如播种下一粒粒致富的种子,在汤原县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汤原县实现了扶贫由“被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变。目前,全县10个乡镇已拥有扶贫产业项目137个,有116个行政村实现了产业项目落地。通过收取租金、吸纳贫困户务工、带动贫困户从业等形式,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贫困村村村有致富产业,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