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20日讯 1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我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60场新闻发布会,省卫健委、省商务厅、省疾控中心以及绥化市有关同志就我省疫情进展情况、群众生活必须品保障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回答了相关热点问题。
22名国家级专家支援我省
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刘彦诚在介绍全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进展情况时表示,目前涉及感染、妇产、院感等方面国内一流、经验丰富的专家共22人,正在我省帮助开展医疗救治工作,172例确诊病例得到了及时有效救治。
刘彦诚介绍,国家专家组与省专家组联合开展工作,在定点医院建立专家会诊机制。此次疫情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居多,对于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和监测,及早干预,及早治疗,减少轻症向重症的转变。对于重症患者成立单独医疗护理团队,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临床指标,确保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截至1月18日24时,本轮疫情的2例危重病例和10例重症病例病情稳定,其他患者病情平稳。
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
省商务厅副厅长王显华介绍,从总体看,全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裕,商品丰富。
从各地监测情况看,各地普遍加大了货源的组织协调力度,市场货源稳定,商品丰富,生活必需品供应是充足有保障的,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目前,全省各地101家重点保供骨干企业每天的蔬菜、猪肉、鸡蛋、牛奶等生活必需品库存4万余吨,可保障省内各大城市居民5~7天的消费需求。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进一步促进蔬菜、肉类等产品产销衔接,稳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流通企业蔬菜、猪肉采购供应链条,拓宽货源渠道,增加牛羊肉、禽蛋、水产品等市场供应,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渠道畅通,丰富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市场供求和价格动态,加强市场监测分析预警,保障市场供给,稳定市场预期。
农村疫情防控要加强能力储备
针对本轮疫情爆发主要集中发生在农村地区,而且呈现村屯和家庭聚集性特点,如何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农村群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巍给出建议。
孙巍建议,我省农村要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准备。要抓住当前务工流、探亲流尚未大规模返乡的时间窗口期,落实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工作。建立县级领导分包乡镇、乡镇干部分包村、村级干部分包户的三级网格分片包干机制。进一步加强能力储备,细化应急预案,完善增援机制,确保增援队伍随时待命,一旦发生疫情,支援力量能够及时到位。要全面加强重点人员管理。以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返乡人员、外来人员等为重点,加强人员管理,掌握人员动向。督促重点人员返乡14天内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减少串门走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重点加强对发热、咳嗽等有呼吸道症状病例的监测和报告。
开辟绿色通道生活必需品统一配送
绥化市常务副市长董文琴表示,目前,绥化市生活必需品货源稳定。为了保障群众安全有序收到生活必需品,绥化市开辟了绿色通道,采取有序集中配送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送到乡镇、村屯,再运用专人运载的方式送到百姓手中。多个部门每天派出工作组督导农村必需品保供防护工作,指导货车司机和乘务人员的消毒、防护等检查工作,保障人员安全。为保障冷链食品安全,绥化市全市应用了“黑龙江冷链”平台,做到无码禁售,没码不买。统筹保障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确保百姓春节期间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