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双鸭山
搜 索
白衣天使战“疫”再出征
2021-01-26 12:15:38 来源:东北网-双鸭山日报  作者:杨军 李莹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月26日讯 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1月14日,双矿医院接到组建医疗队支援绥化的通知后,用最短的时间火速集结50名护理人员,并将防护物资配备齐全,展现了双矿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风貌。

  医疗队到达海伦市已是晚上11点半。第二天清晨,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岩为大家做叮嘱培训后,全体人员便被分成各小组乘车分别前往各自分配的乡村、车站、学校等核酸检测采样点开展工作。

  光明社区是海伦最大的社区,常住人口达数万人以上,人员不集中,且年龄差异大,构成复杂,上至80岁以上的老人,下至刚出生数月的孩子,特别还有一些特殊的群体,需入户检测。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居民近千家,给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时间紧、任务重。由于采集地点多为老旧小区,条件有限,没有暖气。在艰苦的条件下,采集人员戴着橡胶手套进行核酸采集显得非常艰难。每采集完一次核酸就需要使用“手消”,在冷风中她们的手会不自觉地打颤,找到空当时间就得赶紧搓手,否则拿不住试管。一天下来,手部冻得红肿,甚至有的被冻伤。

  为了加快速度,很多采集人员站着或躬着身子完成每一项工作,从白天站到黑夜,不知不觉中脚早已冻得麻木。无论是在村里采集,客运站采集,还是在乡里采集,每一名经受过严格核酸采集规范操作培训和考核的医疗队员们,都在无所畏惧中坚守着,她们纯洁的身影深深印刻在当地群众的心里。

  第一天的工作就非常紧张,看着排着长队的检测者,医疗队员恨不得自己能够长出三头六臂。在这里没有人搞“特殊”,大家有着共同的信念,就是尽快准确采集,保证不漏一人。

  年近50岁的小组护士长汪芳跟着年轻人员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饭都顾不上吃一口,对于她这个年纪来说,显然是吃不消的,可她咬牙坚持着,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鼓励着大家。

  还有资深护理人员景巍丽,率先垂范主动挡在年轻护士的身前,只为能够多为其分担一些;50岁的张义萍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在前线度过了自己平淡且难忘的生日,“顺利完成此次核酸采集工作就是50岁生日最好的礼物”,平淡的话语触动着在场每一个队员内心最柔软的情怀......

  夜晚的海伦,零下30多度,晚上十点采集还在进行中。“叔叔、阿姨,向你们致敬!”看着眼前可爱的小朋友,医疗队员林洋不禁湿了眼眶,想起家中两周岁的儿子,看不见妈妈的情景......

  “辛苦了,喝点水吧!”群众的一句句感谢、关心话语,冲淡了所有采集人员的思愁和疲惫,增加了信心和干劲。

  “听说昨天早上有队员感冒、腹泻,但都带病坚持上岗了,我为大家这种忘我的工作点赞,但还是保护好体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看到后方护士长为大家发来的信息,护目镜下的很多姑娘都哭了鼻子,面对主管副院长的问候、护理部主任的挂念和总领队的关心,大家纷纷为之动容。

  一百人、五百人、数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完成采样人数不断攀升。面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队员们需要上门采集,一个一个村子走,全天“水米”不进成了常态。对于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则需要通过十多次的尝试才能采集到标准的咽拭子样本,这样的事件经常碰到,无形中给采集工作带来了难度。

  当地的百姓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热水袋,送给采集的姑娘们暖暖手;有位大叔煮满几大锅饺子,精心打包好送到采集点,就怕大家吃不到热饭;有位年轻的小伙子拎着大包、小包的零食,到地方扔下就走;还有很多居民自发送来暖贴;一些带着孩子来采样的家长,都会让小朋友鞠躬表达谢意;有的居民主动说留下来帮忙;入户时,有的老人感觉给政府添麻烦了,流着眼泪连连道歉……

  当部分采集点的任务基本完成后,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休息,而是在微信群里紧急询问哪里需要支援。队员们不是不知道辛苦,但她们更愿意与伙伴并肩作战。芦珊就是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姑娘,在上午刚献完血的情况下,跟随医疗队从双鸭山紧急赴绥。到了目的地,没有休息就直奔采集点进行支援。

  阻隔疫情,担负责任。经过三天的全力奋战,累计完成核酸采集35万余人次。医疗队以最高的效率完成采集任务,得到了当地百姓和工作人员的一致称赞和连声感谢。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