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5日讯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60.5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4.9%;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23.7%,达到197.3亿元,同比增长4.9%,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排名第1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9元,位居全省第一,实现“十八连冠”……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障农业生产,农业农村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持续加速复苏,主要经济指标为实现转正目标贡献了一产力量。
牡丹江市强化保障支撑,提升粮食供给能力,坚持以“藏粮于技、藏粮于地”为理念,持续增强农业生产设施装备及科学技术支撑保障能力。高质量完成32万亩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田间生产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持续加大先进适用农机推广力度,年内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6.93%;落实农业“三减”综合应用技术、玉米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十大农业重点推广项目2265.7万亩次,11个省级农业科技集成与创新基地辐射源作用持续放大。2020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59.4亿斤,实现“十七连丰”。
牡丹江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特色优势效益,坚持以发挥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为主导,持续壮大食用菌、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全面提升农业经济质量和效益蓄势增能;扩大规模养殖,提升畜牧产能产值,坚持以向规模与质量要效益为重点,在实现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培育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努力保持畜牧业“产量稳、产值增”的发展态势,牡丹江市组织申报8个大型生猪养殖场改扩建项目,有效带动了生猪产能扩大。
牡丹江市注重挖潜增效,提升渔业生产水平,水产养殖总产量由负转正;创新示范引领,提升农业发展后劲,加快农村改革成果转化运用、经营销售模式创新及示范载体打造,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把制度改革作为挖潜空间,把营销创新作为价值渠道,把园区建设作为示范亮点,有3个县纳入黑龙江省高值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创建了2个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2个亿元村,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