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让思念化作祝福 寄给远方的亲人
2021-02-09 11:19:16 来源:牡丹江新闻网-牡丹江晨报  作者:艾俊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卢影。

  王佩佩和丈夫李兵。

  东北网2月9日讯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王佩佩和丈夫是无论如何都得回安徽老家过年的。

  2月4日,农历小年,天儿干冷干冷的,王佩佩和丈夫李兵在新安街农贸市场外面的干果摊前忙碌着,俩人都穿着厚厚的,几乎一样款式的棉衣,戴着帽子和口罩,只露出眼睛周围的面颊,常年在外面风吹日晒,两口子脸上都带着“高原红”,更增添了几分朴实和憨厚。

  快过年了,小摊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许多,虽然今年生意不如往年,但是一想到刚来牡丹江那会儿,王佩佩觉得挺知足。20年前,她和爱人是奔着大姑姐从安徽亳州一个小县城来到这个城市,从陌生开始慢慢熟悉这个城市,从过客变成了这个城市的主人。20年的时间,小摊床渐渐变成了大摊床,出租房变成了温馨的家,两口人变成了四口人,王佩佩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仅仅是在异乡打拼的回报,更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平淡日子里的油盐酱醋茶,忙碌工作中的进货、点货、卖货,让她暂时忘却了对故乡的思念,每年只有在这个时候,乡愁才越来越浓。“如果没有疫情,今年我是必须回去的。”王佩佩说,今年她和丈夫都40岁了,父母年岁也越来越大,每年过年,她都要和丈夫带着两个儿子回去住上一段时间,看看老家的父母和姐弟,可今年,他们不打算回去了。说着话,王佩佩的眼圈红了,泪水充盈到了眼眶。她迅速地转过头去,平整了一下心情,接着说,想给他们拜个早年,祝愿父母身体健康,这一切都会过去的,对!会过去的!

  在王佩佩的干果摊对面,48岁的卢影在干调店里招呼着顾客,此时她的心情如同店里的干调——五味杂陈,有焦虑、有思念、有祝福,更有期盼。

  对于十多岁就跟着哥哥从安徽来到牡丹江的卢影来说,已经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小店,有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如今老家的父母已经不在,只剩下哥哥姐姐了,可是每年春节,她都要跟着全家人回到老家,见见家乡父老,与兄弟姐妹们团聚。

  “因为疫情,我们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卢影说,以前过年,她和在牡丹江的哥哥,两大家子人,拎着大包小裹回老家过年,别提多高兴了。一年就这么一回,与兄弟姐妹团团圆圆就图个热闹,可如今不打算回去了,多少有些遗憾。

  戴着口罩,卢影眼中掠过一丝沮丧,不过很快又亮了起来。“今年我们可以视频拜年。”卢影说,国家建议就地过年,咱就响应国家号召,不给国家添麻烦,团聚也不只有在春节。今天是小年,这天儿还真挺冷,过了今天就好多了。春天已经来了,等到春暖花开,寒冷的日子结束了,我们再相聚!

责任编辑:宋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