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日讯 “十三五”时期人民检察面临司法责任制改革、内设机构改革、监察改革等多重新课题、新任务、新压力,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决策参谋助手作用,立足检察职能,提升检察质效,优化检察产品,取得了一系列党委肯定、人民欣喜的工作成果。
以检察监督为主线,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以检察监督为主线,市人民检察院联合职能部门,谋划开展了“固体垃圾污染预防与整治”“黑土地资源保护与修复”“矿产资源保护与修复”“水资源保护与修复”“保护未成年人旅馆业整治”“支持农民工讨薪”六大专项行动,建立了一项信访事项导入公证程序化解纠纷机制。
针对近年来黑河市生态资源损毁问题,市检察院通过调研走访、查阅执法卷宗、观看卫星对比图片,联合11家执法单位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破坏环境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执法互助、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处理等17项机制,确定“一年严厉打击、两年补植复绿、三年长效常治”的推进措施,倡导“边打击边整治边恢复”的生态恢复理念,形成了市委主导、政府负责、检察机关牵头、各职能部门协同、社会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该治理模式被清华大学周光权教授、张建伟教授点评称为“黑河经验”,被省委政法委作为经验做法全省转发。同时,大力推进补植复绿,构建“检察建议+跟踪问效+补植复绿”的工作模式,建立全省首个补植复绿“司法示范林”,通过检察建议督促完成补植复绿面积7000余亩,累计投入资金320余万元。
树立务实服务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市人民检察院以“宁做一件实事,不做百件虚事”的务实服务理念,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检察助力”。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措施,在全省检察机关率先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22条服务措施等7项制度文件,通过制度组合,落实主体责任。
为国企和民企搭建党建对接平台、技术分享平台、管理交流平台、法律咨询平台及对点帮扶平台。制定《黑河市人民检察院认罪认罚从宽不起诉公开审查工作指引》《黑河市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公开宣告工作指引》,获得省院转发推广。此外,还办理了六家企业负责人(湖南省)不起诉公开听证案件,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加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最终作出不起诉决定。积极助力地方龙头企业在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并公开进行释法说理和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
聚焦污染防治,开展预防性公益诉讼
一直以来,市人民检察院密切关注黑河市污染防治工作,结合地域特色,因地制宜,与黑河海事局联合会签了《关于在黑龙江水域(黑河段)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预防性公益诉讼。建立了双方长效协作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共同防治和打击船舶污染、非法取水、设障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修复被破坏的水域资源和遭损毁的防护设施,维护黑龙江航运交通秩序,共同守护黑龙江生态环境。
同时,还联合会签了支持公益诉讼的8份文件,办理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精品典型案件,黑河市的公益诉讼工作得到了高检院、省院肯定,向黑龙江排放生活污水案被评选为全国经典案例,保护兴安杜鹃专项行动被《检察日报》报道;秸秆焚烧案、套取农机补贴案在全省检察机关进行经验交流;通北镇垃圾堆放污染环境案被黑龙江法制频道宣传报道。
切实用心用情,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市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将关心未成年人工作与检察工作有机结合,组成了未检与公益诉讼联合调查组,对全市近三年发生在宾馆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进行详细筛查,倾情关爱,真情守护,传递司法正能量,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集中开展未成年人登记住宿旅馆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部分旅馆允许未成年人随意入住的问题开展摸底调查,对宾馆违法接纳未成年人入住,甚至为未成年人卖淫提供场所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集中整治。在全省率先推行保护未成年人入住旅馆强制报告制度,在辖区宾馆发放《强制报告制度提示卡》,明确未成年人在未有监护人陪同或取得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入住旅馆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预防侵害未成年人事件发生。同时,与教育部门建立“检校共建”长效协作机制,两级院108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完成全市300余所学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热线”挂牌工作。创作全省首部未成年人防性侵动漫片。建立“向阳花”“晨曦”等知心姐姐工作室,成功帮教9名涉案未成年人考入大专院校,经验做法被最高检推广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