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我为祖国种好粮 | 用“讷谟尔”模式种地 有啥诀窍?
2021-04-02 07:21:39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初春的龙江大地生机勃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实践。位于讷谟尔河畔的黑龙江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计划规模经营耕地150万亩,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么大面积的耕地,已经占到讷河市耕地总量的四分之一,地怎么来?怎么才能种得好?农民、企业能否实现多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其中的“奥秘”。

  下个月就要种地了,讷河市和盛乡南阳村的几名农民还在纠结,地是像往年一样自己种,还是交给别人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目前在黑龙江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潘艳辉2018年成立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仅用三年,耕作面积就从3万多亩,发展到了去年的75万亩。利润突破了3千万不说,农民也跟着每亩多赚了180多块钱。今年,潘艳辉决定把经营规模扩大到150万亩,在全国拨个尖。可没成想,还是有些农民不接受这种社会化服务模式。潘艳辉又想出了新办法,按每亩600元的价格向农民预付收益保障金,秋后按实际发生的种管收费用扣除托管费。

  潘艳辉说,所有种植成本由公司投入,到秋天的时候算账,再二次分红,分回去10%或20%。在农民看来,这样的托管模式行得通!

  地还没开始种,就能拿到现钱,这让还在犹豫观望的一些农民也加入了托管的行列。除了托管,讷谟尔公司打出的第二张牌是流转。在孔国乡长安村,农民对企业抛来的橄榄枝,跃跃欲试。

  为了提高粮食单产,讷谟尔公司划出了硬杠,流转的土地必须要连片,还得将过去的小垄统一改成大垄。

  可又有些农民担心,地变了样儿,收回来的时候不好找。长安村村两委和讷谟尔公司碰了几次,找到了解决办法。

  黑龙江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荣杰说,等到期的时候,要六十五公分就给你起六十五公分的垄,要一米一的就给你起一米一的垄。

  要想实现全国最大农业经营主体的目标,光从农民手里流转土地还不够,潘艳辉决定,打出第三张牌,跟当地其他合作社合作,十指攥成拳,再增加土地50万亩。

  在讷河,合作社有三怕,春天怕差钱,夏天怕灾情,秋天怕卖粮。讷谟尔公司从解决“三怕”下手,除了贷款,还承诺帮合作社上收益保险,避免灾情带来损失,比市场价高一分钱收购粮食。这样的实惠,让很多合作社的带头人都动了心。

  在讷河市各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正忙着对讷谟尔公司流转的耕地进行备案,这也是政府帮助企业做的最主要工作。从讷谟尔公司成立起,讷河市坚持的原则就是不轻易插手,按市场规律办事。

  中共讷河市委书记温和介绍,政府对企业是无差别监管,在农业生产资料上我们严格监管,所有合作的土地,一律上农经中心的产业平台,土地的流转托管,都是安全可靠的。

  黑龙江讷谟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福来说,目前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6.04万亩,总共156.04万亩,我们各个团队还在各个乡镇继续工作,预计下一步还要增加。

责任编辑:王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