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3日讯(潘蕾 商松林 记者 霍枭涵)“等到夏天,上村里来,杏子、山丁子、各种各样的沙果,这路上挂的果子随便吃。”佳木斯郊区西格木镇平安村的村民富鹏禄笑着说道,笑容里透着满满的骄傲。
“小事大事不出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佳木斯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的一年多后,平安村“平安”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过去村里实行包片,主要是负责治安防范、安全生产、春秋防火这些工作,网格化管理的推行,赋予了网格管理更大的内涵,也让管理更加方便、更加高效。”村党总支书记温波在村里住了近40年,平安村这一年多的改变他最有感触。
平安村是一个农、牧、企全面发展的近郊村。2020年网格化管理工作推进后,在原有包片管理的基础上按照街道70户左右划分为6个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了专职网格员,每个网格建立一个党小组,在网格中党员发挥表率作用,互帮互助。村民家中发生的大事小情,只要找到网格员,都会第一时间介入和处理,让问题不出村。”温波介绍道。
不久前,村民王希华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和邻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网格员听说了这件事,马上对双方进行了调解,帮忙出主意想办法赶工期,两天内就把问题彻底解决。“当前,农村的主要问题就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涉农纠纷这些事,网格员通过走访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防止了矛盾扩大化,也让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温波说。
然而网格员的个人能力毕竟有限,在“1+6+N”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当中,代表“6”的6大类职能部门的专业网格员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2020年9月,一个外地流窜人员在村内实施入户盗窃,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后第一时间报警,5分钟内就将嫌疑人抓获。“派出所包村民警作为专业网格员下沉到村网格,村里又配备了一名警务助理协助包村民警工作。民警和警务助理都加入了每个网格的微信群,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联络,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民情、解决问题,第一时间收集案件线索,把服务植入网格。”
温波还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村头一家钢瓶企业在处理废瓶的时候经常产生噪音,而且异味很大,企业和附近居民之间产生了矛盾。村专职网格员一边安抚两方的情绪,一边将问题逐级上报,区应急管理局和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赶到了村中现场处理,最终为企业找到了更适合发展的新址,为村民解决了集中关心的问题,让矛盾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公安、城管、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专业网格员的加入,联动作用,形成专职网格员“吹哨”、专业网格员“报道”、兼职网格员“配合”的工作机制,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同时,依托郊区“雪亮工程”建设,村各主要街道全部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实现全方位监控无死角,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以“网格小平安”推动“全村大平安”。
“在哪儿住着都没有在村里安心!”64岁的钟义臣一辈子生活在平安村,网格化管理推进的成果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安村乡村振兴等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村集体积累达到1106万元,对村民实行了免合作医疗缴费、免有线电视费、免沼气使用费、免自来水费、免打机井费、免架电费,在养老金缴费、泥草房改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安装铁栅栏、室内卫生间改造方面进行补助的“六免五补”政策。2020年村集体收入15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16万元,带动周边240多名农民到村企业打工,实现了村民“离土不离乡,挣钱不出村”。
“我们平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幸福村,咱老百姓的心里比啥都踏实!”钟义臣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