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跟随“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团的脚步,记者分别到哈尔滨市和佳木斯汤原县,探寻抗日战争时期的“潜伏”故事。

走进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厨房、卧室、沙发,看起来很像是一处住宅,当年省委秘书长冯仲云以大学教授的身份为掩护在这里安家,省委机关秘书处就设置在这里。当时很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很多重要文件也是从这里传向东北各地党组织。这栋住宅里很多的陈设都暗藏玄机,其中客厅的沙发里藏着很多当时省委的重要文件。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讲解员张亮说:“满洲省委是当时党在东北的最高权力机关,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著名的抗战将领,比如杨靖宇、李兆麟、周保中、赵一曼,这些人都是在满洲省委的领导之下的。”

中共满洲省委从1927年10月成立到1936年1月撤销,在8年多的艰苦岁月中,开展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士兵运动和各界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汤原是三江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最早进行抗日斗争的地方。在汤原县博物馆内有一个国家一级文物——石碑,它是当时日本人设立的,上面清晰记载了夜袭汤原战役的全过程,以及战死的日军和伪军的名单,其中有一个名字叫李心善,他是当时汤原中心县委党员王春林所发展的地下工作者,他们二人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1937年日军在汤原县先后逮捕了几十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营救难以开展。紧要关头,在敌后潜伏的王春林,给抗联部队送来了敌营空虚的情报。
汤原县史志研究室主任邹志光说:“他的爱人和他的母亲以探亲的方式把情报送到抗联部队上。李心善和王春林在攻城的过程中,发信号,开城门,引导抗联军队,攻打日伪军驻地、砸监狱,用了很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

战斗中李心善牺牲了,因为没有暴露身份,他的名字被刻在了日军的石碑上。
汤原县史志研究室主任邹志光说:“夜袭汤原对伪满统治有非常巨大的震动,在夜袭汤原之后,日伪统治者有这么一句话——汤原已经成了共产党的乐土,汤原地皮红透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