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筚路蓝缕,世纪铿锵前行,万里河山处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从抗联烽火到开垦拓荒,从大国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红色脚步”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龙视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大型融媒体专题“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云打卡黑龙江省百个“红色印迹”,三条足迹,连点成线,带您跨越时空,重温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东方红,太阳升……”是歌曲《东方红》中的第一句歌词,巧合的是,“东方红”和“太阳升”也是黑龙江两个火车站的名字,绵延的铁路线仿佛把我们带回那段峥嵘岁月。让我们从“东方红”出发,一路西行,直抵“太阳升”,经虎头要塞、跨万顷良田,品味北国冰城的厚重、感受铁人精神的洗礼,追随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龙江百年发展脉搏。

第四十站 松基三井完钻喷油纪念碑
1959年9月26日,一个石破天惊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位于黑龙江省肇州县大同区高台子镇永跃村旁的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松辽盆地白垩系神秘地宫的大门被打开,标志着大庆油田——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诞生。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国防、战略储备以及人民生活,都焦急地等待着石油。而当时我国石油工业的基础,虽不完全是一张白纸,但全国也只有玉门老君庙等几个油田。松基三井喷油的政治意义可见一斑。

松基三井是松辽盆地基准井第三口井,是大庆长垣构造带上的第一口探井,也是大庆油田的发现井。
1959年9月26日下午4时,一股棕褐色油流从松基三井喷出井口。从此宣告,大庆油田诞生!同时,也彻底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那一天被镌刻进历史!
2009年8月27日,大庆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9月26日确定为大庆创业纪念日。

松基三井教育基地位于大同区高台子镇永跃村旁,1989年,为纪念大庆油田发现30周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决定重建松基三井纪念碑,同年9月26日建成。
2009年,为纪念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对松基三井进行了重新修葺。扩大了松基三井园区面积,新建了国家文物保护碑,新增加了展示松基三井钻探历史的大型浮雕——旗帜。
浮雕长60米,正面似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寓意大庆油田为中国工业战线上一面高扬的旗帜。浮雕通过对“战略东移确定井位”“百里搬迁提前试油”“喜喷油流”“定名大庆”四幅场景的再现,与栩栩如生的群英刻画,聚焦了“大庆从这里走来”的深意。

松基三井不仅是发现大庆油田的标志,也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年恰逢建国十周年,举国同庆,于是把这个大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松基三井喷油后,发现了高台子油田,为松辽盆地找油勘探找到了首个落脚点,为开启石油大会战立下了大功。紧接着,相继探得葡萄花油田、太平屯油田、萨尔图油田,才有了挥师北上,拿下千里大油田的最终胜利。

从1959年9月26日喷油,到1988年7月25日关井停产,松基三井累计产油不过1.01万吨,在大庆油田的生产井中,是个小数字,然而,它是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一个原点,是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