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6日讯 节假日,对多数人来说是休息团聚的日子。但对“85后”小伙、黄河公司大庆项目筹备组组长汪洋来说,这个五一假期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上现场、做规划、写方案……每日工作16个小时,工作电话接了近百个。
这个小长假,汪洋与家人团聚的计划再一次落空。自去年12月24日来到大庆至今,除了春节假期,他与青海的家人都只能通过语音和视频联系。
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建设。“大家都在抢工期,作为筹备组组长,更要义不容辞冲在一 线。”5月1日,在位于大同区高台子镇的项目建设现场,汪洋指着8平方公里地块上正在打桩作业的多台打桩机告诉记者,未来1个多月,这里要打下超过15万 根桩。
总投资60亿元的全国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是“省百大”项目,由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 河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建成后将对光伏、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开展实证、实验、检测,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大庆来 说,平台能带动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扎根大庆,助力大庆迈向高质量发展。
汪洋付出了很多。这位30岁便成为黄河公司中层干部的实力干将,去年12月被委以重任,来到大庆首次独挑大梁。2020年12月24日,汪洋与 筹备组其他六位同事落地大庆后,即刻投入到“OnCall24小时”的工作状态中,常常是“白加黑”“五加二”。“那时市内防疫管控举措很严格,我们和设 计院的接触很困难。”汪洋说,眼看着25KM送出线路工程踏勘和取得17家单位路径协议等工作被搁置,他决定将野外选址、选线、办理路径协议等工作自己拿 起来!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大庆室外,寒冷风大,汪洋已记不得自己的手多少次被冻僵。“有一次,我正在室外选址,这时来电话了。聊了一会,天太冷了,实在坚持 不住了。我很歉意地和电话对面的人说,拿不住电话了,挂了吧。”
在大庆的日子,被汪洋笑称是追“光”的日子。一方面要到项目现场勘查工程施工情况,另一方面要做工程、设计、招投标等工作,是企业规划、资源调 查、现场勘探“一把抓”。所以,忙,成了他的生活常态。刚来大庆那会儿,为尽早进入工作状态,汪洋把临时办公地点和休息地点放在了一处。几乎每天睁眼就开 始工作,休息时则一头“栽”到离办公桌不到一米的床上。这样的日子至今仍每日上演,早晨7点多钟起床,凌晨两三点钟睡觉,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
采访汪洋时,记者见证了他的忙碌: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找他讨论方案、拍板决策的人来了五拨。
采访时,汪洋的同事说,汪洋是个特别靠谱的“领头羊”。最忙的时候是4月10日平台正式开工建设的前三天,他四十多个小时没有睡觉,吃早饭的时候大家发现他就那么坐着睡着了,手里还拿着玉米……
汪洋说,“筹备组从最初7个人,到如今的23个,大家用脚丈量了大庆五区四县的大街小巷,一份份大庆新能源土地摸底报告得以形成。忙的,不是我自己。”
为了让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一期工程在9月26日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包括200兆瓦国家储能实证实验平台、220千伏升压站和25公里的220千伏线路,汪洋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全力以赴。
和记者简单的交流后,汪洋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