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总投资20亿元的中农批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一期9月投用 项目正在建 200户商家已签约
2021-05-07 09:57:2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徐佳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5月7日讯 “现在单靠经验和老交情卖货是不行了,得靠‘大数据’和‘大市场’,我们这些业户都很看好这个产业园。”在建设中的省百大项目中农批冷链(牡丹江)东北亚物流产业园,牡丹江当地有名的蔬菜老板陈雷信心十足。2020年初,陈雷仅仅望着一片土坑就与中农批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签订意向协议,入驻产业园的农批平台。如今就盼着今年9月搬到“新家”营业。

  “这就是新型现代智慧农批平台的优势。”中农批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毕剑松说,作为牡丹江市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公司早就铺下以商招商的发展路径。截至目前,公司产业园项目打造的农批平台已与近200户果蔬商户签约,市区分散冻品商户已签约50多户,同时90%以上的商户都决定产权入驻。

  建设招商同步园区人气十足

  “建设之初带着第一批客户来公司和项目现场考察,大家看到的还是开挖地基出现的大土坑,可意向协议就顺利签下了。我们的项目聚焦全产业链、智能化,功能覆盖了货品批发到集散的全过程,这让客户很信赖。”回想起招商的情景,中农批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招商运营部经理商超历历在目。

  坐落在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农批冷链(牡丹江)东北亚物流产业园项目由中农批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20亿元,于2019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9月一期竣工投用,2023年底三期工程全部建设完毕。项目主要建设20万吨智能冷库、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检测与溯源中心、双创中心、会展中心等。

  站上发展风口 打造智慧农批平台

  “从路边摆摊设点到门市型市场、综合市场再到现在我们建设打造的新型现代智慧农批平台,这是一种发展趋势。这些本身经营体量比较大的业主,已经感知到了发展的风口。”谈到为何项目没见“模样”,客户合作就已落地的原因,毕剑松认为,主要是源自产业园的骨架脉络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

  “到这来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到时候我进的货都能卖到俄罗斯”“旧市场环境脏乱差,冷藏设施陈旧,进购的应季果蔬卖不出去,最终都在冷库里烂掉了”在牡丹江从事果蔬批发26年的李青春、物流配送公司负责人张丙雨都是第一批签订意向协议的业主,每人都交了两万元意向金,他们比陈雷还要早加入农批平台。

  他们表示,产业园设有20万吨智能冷库,鲜货全程冷链运输,这些举措都会使订单销量增多。招商运营团队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大家经营遇到的问题,直中要害,还承诺加入农批平台后同样提供科学的经营管理支持,这让业主们很难不心动。

  9月一期投用 提升地域农副产品价值

  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正在进行进场准备和局部施工。

  毕剑松说,目前项目指挥中心和生活区已投入使用,招商接待中心一次结构完成封顶,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果品市场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蔬菜市场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约80%;部分冷库主体即将封顶,沿街商服完成基础建设,项目整体区域已初具雏形。

  谈到产业园建成后的规模,毕剑松认为,这里将成为我省乃至东北三省最大的新型智能农批集散市场,也会成为平抑城市农副产品供应价格的有力抓手。冷链运输、追根溯源、国家级检测检疫中心、一站式货源集散、电子商务中心、金融服务平台,农产品高效互联互通……这些都能让每一名普通消费者,用最合理的价格、最便捷的方式,采购到安全农货。据估算,产业园运营走上正轨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年纳税8亿元左右,可直接和间接带动1.5万至1.8万人就业。

  在产业助力方面,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产业园项目将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及产业化引导,进一步提升牡丹江地域农副产品价值。项目还将与牡丹江市一同发挥对俄贸易前沿作用,目前项目已与德国腾德集团、中国国检达成战略合作,结合牡丹江地缘优势,为进出口产品溯源正身,实现货物双向流通“秒通关”。

责任编辑: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