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7日讯 清晨,6辆垃圾收集车悄然在村中穿行,将家家户户门前的垃圾桶一一清空;傍晚,大广场上响起欢快的旋律,人们走出家门,伴着落日余辉跳起来、扭起来、乐起来。
春日,村里幼儿园飘出阵阵歌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唱响对家乡、对党的热爱与赞美;夏日,温室中绿意盎然,枝头挂满或红或绿的碱土柿子,还没等摘下却早已被订购一空。
……
一幅幅图画,勾勒出一个整洁干净、富足宜居的美丽乡村——红岗区杏树岗镇先锋村。而这,正是该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真实写照。
日前,记者来到先锋村采访,到了约定地点,眼前豁然出现一个大广场:健身器材、大号遮阳伞分布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灯箱、政策法规宣传板等整齐排列,一位老大爷正悠闲地看着大屏幕上播放的宣传片……
“这个广场是2018年改建的,当时投了210多万元,面积9000多平方米,建的时候很多村民都来帮工。”先锋村党总支书记刘维仁迎上来介绍,“过去这也是个广场,但破破烂烂的,根本没人来。如今不一样了,早上有人锻炼,晚上跳广场舞、扭秧歌、遛弯儿的村民特别多,可热闹了。”
刘维仁还特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灯箱、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板等立在了广场周边,“村民们遛弯儿时,边走边看边学,一举多得。”
“你再看看那里。”顺着刘维仁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广场边上一排房屋的墙上,绘着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他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村的文化墙之一,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画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七大精神。广场加文化墙,既扮靓了村容村貌,又能激发村民的爱国热情,大家都说建得好、画得好。”
随刘维仁步入村中,一个个整洁干净的农家小院、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村间小路、一张张充满幸福的村民笑脸,仿佛都在向记者展示这个小村的“颜值”和宜居。刘维仁指着村中心一大片地说:“过去,这是村里一个面积较大的臭水沟,满是污水、杂草,蚊虫都撒欢儿。去年,我们把它填平,栽上了果树,今年还种了花。昔日的臭水沟,以后就会变成‘小花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始终挂在刘维仁的心上。他说:“我们村现有6辆垃圾清运车、16名保洁员,主要负责每天收集村民家的生活垃圾,然后统一运送到村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进行分类。另外,还有4辆大型垃圾运送车,主要收集建筑垃圾等。所有垃圾统一运送到垃圾处理中心,做到日产日清。”
先锋村的宜居,不仅体现在环境的整洁、村容的靓丽,还有生活的舒适和便捷。“我们村有2200多户,如今全部实现燃气入户,取暖、洗浴、做饭都用天然气,省钱又方便。另外,70%的村民还用上了抽水马桶。”刘维仁的话语间满是幸福和高兴。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村里建了公共浴池,周末村民可免费洗澡;先锋中心幼儿园,园内空调、消毒灯、电视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本村的孩子免费入园;村里还给村民上保险、发放春耕物资……村民们都说:“生活在这里,幸福指数那是特别高!”
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环境”,更要“富足口袋”。在先锋村,种植大户刘民算得上是“风云人物”,他家3栋温室种植的碱土柿子,供不应求,年销售收入近50万元。“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他准备带动更多邻里乡亲一起种植碱土柿子,帮助大家增收致富。
大广场、文化墙、幼儿园、碱土柿子……一个个词语,使先锋村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富,也更加深刻地印在记者的脑海中。
临别时,记者问刘维仁:“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下一步有啥打算?”
“再投钱修路、修排水沟,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便利。”他说,“等到修好了,欢迎你再来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