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搜 索
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丨于天放:大智大勇 牢门脱险
2021-06-10 09:42:33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作者:

  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筚路蓝缕,世纪铿锵前行,万里河山处处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从抗联烽火到开垦拓荒,从大国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红色脚印”唤醒沉睡千年的黑土地。

  龙视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大型融媒体专题“从东方红到太阳升”——云打卡黑龙江省百个“红色印迹”,三条足迹,连点成线,带您跨越时空,重温一段段鲜为人知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北纬53°27′00″至53°33′30″,坐落着中国最北村落——北极村,在这里黑龙江勾勒出中国版图最北边的轮廓,在这里北极之星点亮神州大地。让我们一路北上,聆听“抗日第一枪”的回响、重温抗日志士的事迹、见证大国重器的崛起、回溯林区转型的脉络。一路向北,向着红色光芒指引的方向,向着国旗高高飘扬的地方。

  第八十站 于天放抗日斗争纪念馆

  绥化市绥棱县上集镇的革命老区天放村,原名向阳村,抗日名将于天放曾率抗联小分队在这里开展抗日活动,1947年,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这个村更名为天放村。天放村的抗日斗争纪念碑记录着于天放的抗日事迹。

  1931年,日寇侵占东北以后,金策、张光迪、于天放等抗日将士西征到了绥棱,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抗日救国会、开展了一系列的游击战。

  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在日伪军疯狂围剿的严峻形势下,提出了“保存实力、培养干部、准备反攻”迎接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方针。于天放率领的抗联小分队就坚持在绥棱一带开展斗争。于天放也是《露营之歌》的主要作者之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艰苦生活和战士们的坚强斗志。

  1942年斗争环境更加艰难险恶,于天放决定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组织,小分队在于天放的带领下,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1944年12月19日,于天放在宋万金屯小学校被捕入狱。面对日寇残暴的酷刑以及威逼利诱,于天放以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与日寇周旋较量。1945年7月,于天放成功越狱,并在群众掩护下脱险,当时轰动了整个伪满洲国。抗战胜利后,于天放在《牢门脱险记》一书中写道:“不管敌人怎样凶恶残暴,抗日斗争的怒火是不能被压下去的,我决心埋尸故土,也不离开东北一步!”

  天放村抗日斗争纪念馆内陈列着于天放同志生前写过的诗词、生前用过的物品。馆内的各个板块展示了抗日义勇军、抗联游击队和北满抗联部队在绥棱的战斗事迹。

责任编辑:宋蔚

【专题】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