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不一样的青春旅程 ——从“东方莫斯科”到西西伯利亚
2021-07-20 14:0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经济发展的减速、卫生健康的预警、命运与共的牵绊都在这个蔚蓝的星球上延展。作为历史上两国关系发展到历史最好水平的中国和俄罗斯,自然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向全世界展现了大国合作的典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怀念那个银装素裹为我国送来西伯利亚寒流的地方,我想念那个琅琅书声为祖国培养海外人才的校园,我感慨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打破了距离的界限,我感受到祖国母亲对我们海外游子的关怀与惦念。在这场疫情中,有一个群体迎难而上,向世界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担当和使命,他们就是留俄学子。他们在国内疫情暴发初期为祖国筹措、捐献物资,在疫情中,守望相助,互相鼓励。受疫情影响,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学期通过远程教育完成了线上课程和毕业答辩,我虽不在俄罗斯,但心同他们一道,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时光匆匆,没带来与同学们身着学士服合影的场景,没带来与师长告别青春畅谈的画面,也没带来那充满誓言的毕业典礼,却带来了属于我们这代人终生难忘的记忆。仍记得收到漂洋过海而来的毕业证时,那青葱的记忆一股脑涌上心间……

研究生毕业时线上答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0年前,青春洋溢,步入大学校门与俄语结缘。虽然自知未来的道路会与语言为伴,但未曾想,有朝一日会身临其境,从“东方莫斯科”来到了俄罗斯的土地。

  刚刚走进这个国家,也曾彷徨,也曾迷茫。文化的差异与冲突让我不知所措,但是,慢慢发现,这里虽然厚雪覆盖,寒冰堆积,但那严寒之下确有对东方文化火一样热情的向往。

  刚刚走上汉教之路的我,来到了阿尔泰边疆区的一座小城——戈尔诺·阿尔泰斯克。低矮的楼房、朴实的人民和人头攒动的农贸市场,让我觉得自然又原始,现代又复古,打破了我对俄罗斯的想象。没来之前,不知道在人群中倍受“瞩目”的我该如何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活;来了以后,混迹在人群中再难发现我的身影。原来,城市里的黄皮肤、黑头发的阿尔泰人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整个城市俄罗斯族与阿尔泰族和谐生活,也让我更快地融入其中。

2016年俄罗斯迎新生仪式

  新学期开始时,当接触到那些渴望中文知识的学生时,当接触到那些对我友好、坦诚的普通民众时,使我不仅切身感受到俄罗斯人民的热情好客,也体会到俄罗斯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欣赏。闲暇时,漫步在校园的林荫路上,不时有外国友人上前询问我:“你是中国人吗?真的是中国人吗?能跟你合张影吗?哦,汉语很好听,中国很棒!”他们的话语不断在我耳畔回响,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和喜悦,让我联想到,以前,也有个懵懂的少年在松花江畔鼓起勇气、红着小脸儿去同一对俄罗斯夫妇拍了张合照。

  说实话,课堂上如孩童般咿呀学语的大学生们,课堂下如亲人般关怀备至的同事们,还有生活中一起体验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友人们,一同品尝由我烹饪的中国美食的学生们,让我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微妙过程,也让我看到两国共同致力于的友好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广阔空间。

  学习汉语的学生和朋友来做客

  初春的校园,瑞雪刚刚融化,在俄罗斯迎接传统节日谢肉节(送冬节)的同时,我也在校园里协助举办“汉语周”。第一次上台主持,第一次讲公开课,第一次独自完成“百家宴”,无数个第一次让我明白了:我的生活将与这门语言和这个国家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将不断打磨自身,练就本领,将致力于为两国间更高水平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两年的工作、生活中,我更加坚定和热爱汉语教学和管理工作,收获了一些工作心得和体会,也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要适应当地工作环境,融入当地工作氛围,充分利用语言环境提高俄语水平,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储备,提高科研能力,注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注重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也想借此机会建议未来的志愿者们,无论是教学或者行政管理岗位,都要认真地对待,并且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传承中俄友谊而努力。

  教俄罗斯孩子包中国饺子

  两年的志愿工作,很感谢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驻外使领馆和孔子学院对我的培养、支持和鼓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志愿工作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和报效祖国的决心,让我更加坚定了促进中俄人民相知相亲、中俄文化交融互鉴的信心。

  这两年对我而言是全新的、是不同的,虽然忙碌,但却充实;虽然陌生,但却丰富;虽然坎坷,但是却明白了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的汉语教师志愿者。

  你看,汉语之花,正在绚丽绽放。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让我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汉教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毅然决定继续深造——提升学历、强化语言,为立志从事的外交外事工作打下基础,为讲好中国故事而努力前行。

  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我不仅努力钻研专业课程,还积极参与科学研讨会议和大学活动,关注国内国际时事,以身践行,讲中国故事,言中俄友好。毕业后,有机会回到家乡发展,我将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学习和提升,为家乡、为祖国贡献力量,在祖国的外交外事工作中融入自己的青春。

  2020-2021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2021年也恰逢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落户牡丹江。所有的这一切,都让我为自己身为一名俄语人而骄傲,为生长在这片黑土地而自豪!我坚信,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引领和推动下,在两国人民的守望相助中,中俄友谊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断延续传递。而我从“东方莫斯科”远赴西西伯利亚,又回到了龙江大地上,能作为这份友谊的维系者、见证者和传承者,深深地感受到责任之重大,心情之澎湃。

  祖国的发展日益强盛,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给留俄学生总会回信中的殷切嘱托,为祖国美好的明天,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行发展,为中俄两国友谊的延续,贡献青春和力量!

  尾声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向两岸。画卷展开是长江黄河、炎黄子孙。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歌声唱响是伏尔加岸边和莫斯科郊外,金发碧眼。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将由我们来扮演。愿疫情过后,两国发展再上新台阶,两国人民再创新情谊,愿伏尔加河畔流淌着李白的浪漫,黄河岸边奔腾着普希金的豪迈,优美的牡丹花同向日葵共同绽放。

  作者: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俄语翻译 宋一飞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