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伟大的中国耐心
2021-08-19 16:1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中国占据了我的大部分生活,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述关于中国的话题。我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它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我的一生也注定要与汉语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如果你仔细观察中国地图,那么你会发现中国版图如一只雄鸡。头部是中国北方最冷的地区,颈部是首都北京、天津,胸部从以上海为中心的整个沿海地区覆盖到古都西安,尾部是幅员辽阔的甘肃、西藏、新疆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腿部有以水稻闻名的南部城市昆明、以工业闻名的广州和处于热带的海南。

  对许多人来讲,提及中国,就会想到色彩斑斓、美丽富饶、科技雄厚、蓬勃发展。而我看到了另一面的中国,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一个简单、普通、未必会吸引众多游客的中国,是一个即便如此也令我向往的中国。诚然,中国是一个广博、神奇的国家,最让我震撼的还是中国人。

  中国人口众多,多到无法想象。比如,至今我都无法适应,一到大学中午12点下课,成群结队的人涌向食堂,令整个校园充满生机。无论多么不喜欢人群和排队,每一位中国人都只能接受这种现象。即便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也会规规矩矩地排队,心平气和地等待。无论是地铁上,还是在商店里,排队随处可见,人们秩序井然且耐心地站在人群中,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插队。在我看来,除了中国外其他任何地方再也不会有排这么长的队伍了。排队随处可见,这就是中国奇迹,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这些现象的产生是客流量大的直接结果。

  因此,地铁里的志愿者,他们的主要目标是疏散试图硬挤进车厢的人流。可以说,志愿者的任务是维持秩序。高峰时段,列车进站,停车后,后面的人流就会以飞快的速度使劲向车厢挤。有时,最后进车厢的人身体没有完全进来,还有一半的身体在车厢外面,这时身着橙色马甲的志愿者就要发挥自己独特作用了。在这里,他们是维和部队人员,是老弱病残的救星,是祖国卫士。

  中国有句话“别着急”意思就是“慢慢来,不着急”。即使人们在赶时间,也不会刻意表现出来,如果你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那你就会发觉周围的人都是自持内敛的。很少有人在人流中跑来跑去,中国人会提前赶在会面或工作前出门,绝不迟到。甚至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也经常诧异,认为当地居民走路太慢,有时甚至放慢速度。我们急匆匆赶路,喘着粗气看着表,旁边的中国人说道“别着急”。我被这句话震惊了,我很佩服中国人的减速能力和适用于任何场合的“别着急”这句话,她的反应逗笑了我。她腼腆地笑了笑:“其实,我心里很着急。”

  中国人的生活教会了我,如果不尊重他人及他人空间,生活中就不会有和谐。不要打扰别人,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别惹别人生气,做自己喜欢的就好。有分寸地做好自己的事,在自己的空间里,怎么方便怎么舒服都不为过,但是尽量不要打扰别人。

  中国有明确的行为分寸。他们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太合适。如何与陌生人交流,该聊哪些话题,不该谈论哪些内容。这些看似严格,其实都来自儒家哲学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成功地构建并协调集体秩序。

  当你坐电梯时,慈祥的奶奶夸你的包包好看。年轻人一般会不露声色地暗示你该停在哪一层。火车上的男人生气地跟你说着什么,你抬起头,惊讶、困惑地看着他,他会坚决地关上窗户,怕风吹到你靠在窗台上的头。我的同班同学,她的大连话我完全听不懂,在公交车上相遇,意外地认出了对方,强行将两元硬币塞到我手上,让我“帮她付车费”。卖蔬菜水果的售货员老大爷,脸上总是流露着神秘的“中国式微笑”——微笑中暗藏着很多故事。有时我不理解他的意思,我也会用一个微笑回复他。

  啊,中国,中国,壮丽的中国和伟大的中国人……

  下面我继续来谈谈我在俄罗斯遇到的中国人。2019年10月底,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受邀到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工作。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在这里工作。得益于孔子学院的奖学金,我获得了去大连攻读硕士的机会,并顺利获得硕士学位,为此非常感谢中国。后来,我继续在中国工作,虽然每个人都认为我是一个有很好发展前景的老师,但我从未想过会当老师……而在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完备的物质资源、丰富的活动、同事们的宝贵经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这一切都让我眼前一亮,每当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孔子学院的老师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即便在解决问题时,也始终保持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氛围。

  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工作人员、中俄教师热情地接待了我,教会了我很多,总的来说,他们把所有事项的最新情况都告诉了我。最终我下定决心在教育领域工作,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给了我这个机会。与名师合作,这次不是远观他们,而是近在咫尺地与他们共事……如果有人用中俄任意一种语言提问题,教师会自如地切换语言,他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说俄语和中文。两种工作语言,两种表达方式。它们是伙伴,相互表达一些各自语言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只有学了另一门语言,你才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母语!

  这些人曾经出现在我的生活里,现在也始终与我紧密相连。两个了不起的国家,两国伟大的人民,我非常感激并铭记于心。

  作者:“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汉语中心教师 齐杰诺娃·图亚娜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