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2日讯(记者 孙英鑫)清晨5点,当很多人还沉浸在梦乡的时候,七台河市体育中心内早已是人头攒动。“注意滑行姿势,下压,保持住。”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副校长赵小兵此时早已站在冰场上,指导小队员们练习滑冰,这样的日子一晃就是几十年。

短道速滑一直是七台河市的优势项目,素有“冬奥冠军之乡”、“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美誉。40多年来,一代代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这片沃土上努力拼搏,无私奉献,才让七台河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城享誉世界。而赵小兵就是其中的一位,她15岁开始从事体育运动,从此,她便与银白色跑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赵小兵从事速滑专业比较晚,受种种因素所限,短短5年的运动员生涯就画上了句号。但庆幸的是,她并没有离开心爱的冰场,从一名专业的运动员转业到短道速滑教练员的工作,当站在冰场上执教的第一天,她就告诉自己,要把她未圆的冠军梦,在她培养的运动员身上实现。

作为教练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选材,要想培养出金牌运动员就必须从选苗开始。为了选好苗子,夏顶烈日、冬冒风雪,走乡镇、访村屯是常有的事儿。现在,很多家长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学滑冰。但作为一名教练员,每当赵小兵发现特殊的好苗子时,心中就会无比欣喜,家长不同意她就一次次登门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不厌其烦。被误解、遭冷遇、看白眼是经常的事,但她坚持不放弃,有的家长就是被她这种执着精神所打动,同意孩子练滑冰的。徐爱丽就是其中的一个,2012年她在世界首届青奥会上获得冠军,为祖国和家乡赢得了荣誉。
七台河的室内冰馆2013年末开始使用。在这之前的几十年,冰上训练课都在室外完成的,训练条件特别艰苦。赵小兵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拉着一吨重的浇冰车,一圈一圈的自己浇冰场,三九天,冒着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赵小兵几乎就被冻成了冰人,但她依然继续带队员训练。
作为一名普通的短道速滑教练员,赵小兵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坚守在她所热爱的滑冰场上。多年的付出,她培养出了冬奥会冠军孙琳琳,世界冠军王伟、李红爽,青奥会冠军徐爱丽,亚洲锦标赛冠军张绍阳等优秀运动员。如今,已经53岁的赵小兵依然带着腿伤奋力坚守在训练第一线,所带的队员最小的只有4岁,大的也就7岁,她的梦想是把这些孩子送上冠军的领奖台。
执教32年,赵小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事业中付出艰辛、播种希望,托举起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和冬奥冠军。赵小兵说:“在工作中排除千难万苦,勇往直前,把一件事做到最好,这就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