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9日讯 “麻烦保持距离。”记者提醒。
听到这句话,与记者离着不到半臂远的那名男子先是朝着四周看了一圈,然后不太明白地看着记者,记者指了指地上的“安全线”,再次提醒他。
“不好意思,没控制住脚,就往前挪。”终于明白过来的男子说着,往后退了退,找准了他该踩的“红线”站住脚。
11月3日近18时,在毅腾商都三楼的一家饮品店前,站在记者身后的一名男子,可能是看手机里的内容太投入了,本来还踩在“安全线”上,没一会儿,就慢慢地往前挪动着,紧跟在记者身后。被记者提醒后,男子立即往后退,随着男士往后移动,跟在他身后的一对年轻人,也随即往后退去。
在现场,记者看到地上有红色的“防疫线”,可是,等在店前的顾客却多数都围着吧台,“防疫线”孤零零地躺在地上,被直接无视了。
可能是听到了记者的提醒,一直站在吧台前忙着的店员也跟着提醒“保持距离,别聚集”,听到店员的话,一边的多位顾客小范围地移动了脚步,但还是有人站在原地没动。
虽然在进商场时,已经通过了扫两码、测温、戴口罩等查验,但是,保持安全的距离也不可忽视,常态化防疫之下,这道安全线更应重视。

这道防线关乎健康
11月4日,在大庆站售票口,记者看到六七位乘客等在售票口前,虽然不是每个人的距离都能达到一米以上,但彼此间都有一定距离。
在地面、站内墙壁和自动取票机前,都有要求乘客保持安全距离的提醒。在另一边的进站口,乘客需刷票后,进口自动打开,可能是注意力都在刷票口,很少有人注意拉开彼此间的距离。站内,记者没有看到长时间停留的人员。
在大庆东站出站口,记者刚到时,寥寥几人等在一边各自做着自己的事儿。十多分钟后,来接站的人多了起来,翘首往站内张望着,彼此间的距离也在不断缩小,待到有人从出站口走出来,部分接站人已经挤在了一起,朝着走过来的人摇臂招呼着。
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出站的人没有了,等在站前的人也仅剩下三两个,出站口又恢复了安静。
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公众场所都画有“安全线”提醒彼此距离,但能注意并主动遵守的不多。
同时,还有很多地方像超市的专柜前、等待支付排队时、公交站点等待乘车时……有时因为着急,就往往忘记了要保持距离。但是,人们外出时一定不要忽视这道“线”,要牢记的是,那道防线,关乎健康,此前,有过教训,一定要绷紧防控弦,让“安全线”成为最美的风景线。
相关链接:不守“一米线”
核酸检测点多人被感染
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是切断感染的重要防线。
外地市就发生过核酸检测人员不守“一米线”,多人被感染的教训。
南京一名两岁儿童随家人做核酸检测时,因排队期间与确诊病例近距离交谈后被感染。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在该检测点的23人被感染,随后,感染人数上升至34人。
核酸检测本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结果却因为思想麻痹、组织不精细、工作不规范而成为病毒的“突破口”,实属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