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国网新源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2021-12-20 09:51: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晓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国网新源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下水库全景图。何平摄

  国网新源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进出水口。何平摄

  黑龙江日报12月20日讯 20日0时整,随着调度指令的下达,工作人员按下了启动键。国网新源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开始商业运行后的首次发电,上水库的水流,沿着输水隧道一路奔袭,冲击水轮机转动。此时1号发电机组的转速迅速上升,在磁场的作用下,荒沟电站的第一度“绿电”就这样诞生了。

  伴随着发电机低沉的“轰隆”声,一旁的机组监控柜屏幕上,1号机组的工作影像实时显示,相关参数均在规定范围内,机组运行正常。

  荒沟电站是我省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投产发电将有力保障东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东北地区新能源消纳,为打赢今冬明春电力保供攻坚战增添了新的力量。

  荒沟电站位于牡丹江海林市三道河子镇,距离牡丹江市145公里,总投资58.03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抽蓄机组,以500千伏线路接入东北电网。电站于2014年5月开工,计划2022年9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在厂房左端,记者看到1号机组正整装待发。“在上水库充满水的情况下,最多一次可为电网提供900万度电。”工程部主任崔志刚告诉记者。

  “我们在抽水蓄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网多余的电能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把上水库的水放回下水库进行发电,为电网削峰填谷,是电网的‘稳定器’、‘调节器’和‘充电宝’。”崔志刚说。

  成功应对严寒气候挑战

  “荒沟电站是国内纬度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条件复杂,工程建设者攻坚克难,如期实现首台机组投产,推进了建设技术进步,填补了水电工程水下整体施工的空白。”崔志刚介绍说,荒沟电站地处高寒地区,极端最低气温达-45.2℃,最大冻土深度1.91米,室外工程年有效施工期不足6个月。

  工程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充分考虑气候特点,合理确定施工方案,精心安排工期计划,尽量避免冻土期施工。提前谋划冬季施工措施,加强混凝土成品保温、户外设备设施保护,确保了工程建设冬期安全。电站深入研究严寒地区混凝土面板阻裂、防冻、耐久性提升技术,创新应用高抗冻性混凝土配制技术,提升混凝土冻融循环次数至400次以上,有效保障混凝土实体质量。同步应用满足高抗冻等级混凝土要求的手刮聚脲技术,为水位变动区的混凝土面板增加了一层防护结构,并在面板接缝处采用可压缩涂覆型止水结构,解决了严寒地区面板堆石坝结构缝表面止水冰冻破坏、磨蚀等难题。

  工程技术实现创新突破

  “上、下水库高差434.5米,直线距离2.79公里,上库借助两侧山体,筑坝成库,下库拦河而建,水源充足,依山就势,顺势而为,水通过山体里连接上下库的发电机组循环流淌,绿水青山就转变成了金山银山。”站在上水库观景台,俯瞰在长龙山巅造出的风景,崔志刚自豪地介绍着电站巧妙的设计,内心也是感慨万千。

  “我们首次采用四支路发电电动机定子绕组型式,为后续工程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崔志刚介绍,通过创新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立地下厂房数字化三维模型,在抽水蓄能行业首次形成全厂管路数字化三维模型,实现了管路“三维施工、智能焊接、工厂化加工”,提升了管路安装质量。全厂电缆实施三维可视化模拟敷设,显著提升了电缆敷设质量和效率。电站前期精心选址,利用已有莲花水库作为下水库。建设期间,针对下水库进出水口未竣工便被淹没于水下、接续施工困难的问题,创新采用水下施工技术实施水电主体结构建设,在钢筋焊接、模板支立、混凝土浇筑、视频监控等多方面精心研究作业方案,不仅投资少、工期短,还填补了水电工程复杂构筑物水下整体施工的空白。工程单位千瓦造价约4800元,经济效益明显,为后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供了新样板。

  生态保护取得突出成效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直贯穿着荒沟水电站的整个建设过程。

  荒沟电站地处东北黑土区,土壤肥沃,黑土资源宝贵。“建设单位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严格执行水保工作‘三同时’。组织专门队伍,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方式开展腐殖土收集,建立收集、使用台账,累计收集、储存腐殖土30余万方,为高标准进行土地复垦提供了保障。”副总经理唐国峰介绍说,电站全面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4万吨。电站及时与地方林业部门签订协议,选择临近林场进行珍稀树种的栽植、育活,共移栽成活红松4126株,水曲柳433株、黄菠萝257株、紫椴1135株,实现了电站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荒沟电站1号机组调试期间,充分发挥调峰、储能、顶出力等作用,提前参与电网保电工作,助力东北地区做好供电、供热及风电消纳三重保障。及时调整试验安排,启动机组连续抽水运行,有力支撑东北电网安全应对极端暴雪挑战。试运行期间1号机组共启动37次,完成电量4168万千瓦时,为东北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首台机组投产后,荒沟电站将继续抓好后续机组安装调试,2022年实现全部机组投产,为增强电网调节能力、助力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发挥更大作用。”董事长、党委书记姚贵宇说。

责任编辑:赵研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