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小长假过后,黑龙江省各大高校纷纷进入寒假时间,和大多数已经在家休息的同学不同,哈尔滨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刘羲檬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就一直没闲着。“寒假里有很多兼职机会,我得找一些离家近的、不耽误我照顾妈妈的工作。”浏览了一会招聘信息,刘羲檬走向瘫痪在床的妈妈,开始用十年间练就的熟练手法揉、点、按、压着几个穴位,为她舒缓躺了一上午有些僵硬的四肢。
窗外天寒地冻,到处覆盖着皑皑白雪,刘羲檬母女那间不到50平的出租屋却干净整洁,温馨如春,锅里炖的茄子土豆咕嘟咕嘟地冒着泡,一阵阵饭香扑鼻而来,“从小我就对自己说,刘羲檬,你一定要带着妈妈上大学”,如今,这个乐观向上的东北女孩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承诺。

在去年11月初,刘羲檬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作为获奖者中唯一的“00后”,女孩儿腼腆地笑了,她谦虚地说:“没有妈妈就没有我,有妈妈的地方才是家,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事情。”
“怕妈妈饿肚子,也怕她身体不舒服”
刘羲檬来自大庆市肇源县,母亲王艳春患有严重类风湿三十多年,3岁起和母亲相依为命,幼小的她开始照顾母亲的一切生活起居。
“在我出生后,妈妈的类风湿发展成了二级残疾,生活变得无法自理。”谈到妈妈,羲檬第一个想到的歉疚,眼眶湿润了,明知肚子里的孩子会让自己的病情加重,18岁就患上类风湿的王艳春不顾劝阻毅然选择生下女儿。
2001年3月,全家期待已久的掌上明珠出生了,但几年后丈夫的离家出走,让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从此,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羲檬一个人身上。
“妈妈,我来!”这是刘羲檬从小到大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在别的孩子在父母怀里哭闹撒娇的时候,她已经用稚嫩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的所有责任。

“一开始,是亲戚们早晨过来做好一天的饭,我在旁边记下每个步骤,到了饭点就倒回锅里热一热。”回忆起当年的自己,刘羲檬笑了,“灶台太高我够不着,就在脚下垫了两块砖头。”说起来云淡风轻,她已经不记得被飞溅的油滴烫过多少回,脸上也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疤。
帮母亲如厕,对年幼的刘羲檬而言是极大的困难,她小小的身体迸发了巨大的能量。但有时两人力气用尽,王艳春的身体失去平衡摔倒,为了不让她受伤,小羲檬用瘦弱的身体挡护倒下的母亲和沉重的椅子,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其实我倒是没觉得多疼,但我不想看到妈妈为我哭。”刘羲檬安慰着妈妈说自己不痛,挣扎着站起来第一时间检查的是母亲的身体。
上学的时候,她总要比同龄人早起2个小时,认真给妈妈清理洗漱后开始做饭;上学前,她会将午饭装在保温饭盒里,摆在床边母亲伸手能够到的椅子上;晚上放学后,她几乎每次都是第一个冲出校园,回家为母亲按摩完全身,扫地洗衣服,最后再开始写作业。

幼儿园、小学、初中,看着小伙伴们放学后一个个被父母接走,刘羲檬的回家路显得漫长而孤独,“我回家一般是用跑的,怕妈妈饿肚子,也担心她会不会身体不舒服。”刘羲檬眨眨眼睛,笑着说道:“而且我也好想她,妈妈是我的避风港。”
“一定要带着妈妈上大学”
2016年,刘羲檬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考入肇源县第一中学,18年她升入高三,进入人生一个重要阶段。
和别的高考生不一样,刘羲檬要兼顾冲刺复习和照顾母亲两件“大事”,对她而言,最宝贵也最缺乏的就是时间。
每一秒钟恨不得掰成两半用,早上五点起床准备早饭,带着妈妈去卫生间洗漱,坐上第一班公交车去上学,晚上十一点多到家,给妈妈按摩到12点才上床睡觉,这就是刘羲檬高三的“作息表”。有时候她按着按着就睡着了,王艳春心疼女儿,但又无能为力。在每一次上学和放学的途中,刘羲檬都会拿出她单词本和错题本背诵,不浪费任何碎片化的学习时间。
高三开始,学校晚自习不能请假了,短短2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就变得更加紧张。刘羲檬冲进家门把午饭和晚饭通通做好,扒拉几口午饭,和以前一样把晚饭放在保温桶里放在床头边,叮嘱妈妈几句再回到学校。

刘羲檬的努力被一个人悄悄看在眼里,放在心上。高三的第一周,她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告诉她学校决定为她免去所有试卷材料费用,这对她而言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过了几天,羲檬又发现自己的食堂饭卡里莫名其妙多了500元,这份每月按时到账的惊喜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
“后来我才知道,一直默默帮助我的竟是徐校长。”刘羲檬口中的人正是肇源县第一中学校长徐永钢,两人的缘分在她小学时就已经开始。
“我的女儿和羲檬是小学同班同学,所以知道这孩子的一些特殊情况,知道她考入肇源一中,学校就一直关注着她,并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徐永刚说。

让刘羲檬真正立下决心的,是一次意外。直到现在,回想起高三的那个冬夜,她仍然心有余悸。每晚十点半放学,下了公交车路上行人稀少,为了克服恐惧心理也为了不让妈妈担心,羲檬总会在路上给妈妈打个电话,“那天很反常,打了好几次却一直没人接,回到家才看到隔壁阿姨在我家帮忙打扫,她告诉我妈妈突然犯病,浑身发抖,上吐下泻,吃了药才好一点睡着了。”刘羲檬说。
为了避免这样的意外再次发生,她决定,一定要带着妈妈上大学。
“我要入党,回报社会和国家”
十年寒窗终不负,一生韶华亦可期。2019年,刘羲檬考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东语学院,就读朝鲜语专业。
“早在开学前,哈师大的老师就联系到我,了解到我要带着妈妈去上学后,学校同意了我走读的申请,还给我提供了很多生活上的帮助。”开学前,刘羲檬在距离学校一公里处租了一个一室一厅,和母亲开始了新生活。
三年来,刘羲檬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她把大学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入学,刘羲檬同学就积极参加学生干部竞选,并在班里担任了团支书一职,她还是学工处易班工作站的站长。”班主任李楠介绍道。

“为了能让妈妈吃上更好的特效药,我现在打了三份工。”刘羲檬伸出三个手指头细数,刚入学她就去了一所英语补习班和学校食堂做兼职,每当寒暑假的时候还会去做家教,毕业后,她打算考取研究生,未来当一名老师。“有太多老师帮助过我,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的孩子完成人生理想,是我的目标。”为此,刘羲檬在大三就参加了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在东语学院辅导员史许福的眼里,刘羲檬是一个比同龄人要更成熟懂事的孩子。“别看这孩子平时那么累,她的成绩始终在专业名列前茅,别的同学选10门课程,她选13门,别人四年才能修满的第二课堂学分,她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让史许福惊讶的还有一件事,“大一刚入学,她就提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刘羲檬说,多亏党的政策,她们娘俩从平房住进政府的廉租房,从小到大,逢年过节带来米面粮油的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也是党员,终于,在去年3月,她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羲檬是我的骄傲,如果我姑娘没有花那么多的时间照顾我,她肯定能有更好的成绩,也不会那么累了。”王艳春说这话的时候,刘羲檬罕见地打断了母亲的话,“妈,我照顾你是天经地义的事,你冒着死亡的危险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没有你哪有我。”刘羲檬轻轻擦掉母亲的泪水,温柔但坚定地说道。